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 张书光
[导读] 课程思政是具体落实完善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张书光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516023
       摘要:课程思政是具体落实完善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探究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要素,全方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状况,推动课程思政工作不断进步。课程思政在实施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全方位让学校课程教学进行思政改革,完全展现出课堂教学主要途径,重视教学的育人效果,稳定推动课程思政构建。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路径

       现阶段,高职学校增强立德树人的目标,始终有正确的教学方向,积极推动全方位增强课程思政构建。完成好总体设计,按照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以及专业能力素养需要,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增强每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各个科目中积极引入思想政治教学要素。在继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和思政课程构成协同效果。设计出更多有明显育人效果的课程,营造一种课程思政示范的课堂教学,组建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根据专业特征全方位引入思政教育,促进育人教育全方位发展。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就是完全探究出每个科目的思想政治元素,把思想指导以及价值观形成有效引入每门学科中,让每门学科都展现出育人的作用,切实展现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确定了高等学校思政理论和其余各种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层面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不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还是其余各种课程内容,都需要积极承担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完成思政教育由单调的、传统的思政课形式,向全面、多途径的课程思政育人形式转变。
二、高职教学的特征
       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是高职学校教育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高素质技术性人才需要具有很高的组织以及高超的技能[2]。所以,高职教育不但需要让学生有强大的专业技术,也需要让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优秀的品格、创造能力和职业素质,重视将知识讲解和价值观念的融合,运用显性和隐性教学,一起作用提高,完成德才兼备的培养人才目标。
三、高职学校思政课程课堂内容
       深刻探究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学要素,全方位引入课堂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具体状况,具体有下面几个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学
       需要牢固掌握实施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始终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以及两个维护,将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引入课程中,需要深入实施形象的课堂教学,将其刻入到大脑中,而且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
       教学需要指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积极学习知识、增加见识、丰富学生学识,走寻求真理、体会真理、明白事理的目标进步[3]。将培养以及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发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根据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个人诚信意识等很多方面,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品德、个人品质教学,逐渐指导学生形成准确的三观。
(三)红色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教学
       要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以及教学规律,遵循一体化、分阶段教学、按照顺序推进的原则,将红色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全面引入思想道德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设置中注重我国传统文化教学[4]。增强最新文化教学和发扬,指导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继承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进行创新的重要时代精神。
(四)创新创业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根据创新创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层面,增强科学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将双创教学和职业素质运用到平时教学中,在课堂上注重价值观念的培养,让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但是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心志以及品格形成的过程。
四、重视课程教学育人效果,稳定课程思政建设
(一)增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意识形态阵地监管
       构建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确定党统一领导,党政共同管理、相关单位需要负责领导制度以及工作制度,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工作不断发展[5]。重视教学育人的有效性,积极构建课程思政。


(二)重视课堂教学育人效果,稳定推进课程思政建立
       按照课程思政改革思想,共同发动课程建设立项,积极打造更多的具有思政效果、育人效果明显的课程,创造更多的典型示范课程,选择优秀的课程教师以及教学队伍。努力将课程思政的要素全方位引入专业教学中,包含全部课程内容,展现出各个教学部分,实现价值带领作用。
1、课程大纲构建
       健全目前的教学纲领,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加入课程思政的目标,按照课程思政目标设置对应的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等环节把课程思政要素引入到学生学习中,展现在学习评价计划中。构成一体化课程教学纲领、课堂教学策略等思政知识的教案与教学文档。
2、教学策略设计
       探究课程思政多样化教学策略,把价值引领和知识讲解互相结合,依靠线上课程建立网络平台,运用专题形式、案例形式等很多教学策略,逐渐把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引入到课堂设计中,引入到学生学习内容中,重视创新考核形式策略。
3、教学队伍构建
       根据课程思政构建的具体内容,增强教学队伍构建,确定教学队伍教师任用要求以及育人职责,构建队伍教学培训制度,参加课程思政的发展,沟通活动,组织有关教学研究活动。
4、经典案例归纳
       归纳课程思政效果好、反映好的教学例子,构成参照性强、推广价值高的经典案例,为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三)做好顶层设计,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增强教师德育意识以及能力,确定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地位,将课程教学意识以及能力培养引入到新教师职前训练,辅助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师能力训练体系的提高,提高教师团队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把课程思政全方位引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施修改新版人才培养计划。
(四)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督系统
       增强课程监督和沟通,让思政课程教师、专门课程教师以及有关专家一起听课和共同备课,对教学内容、方式、效果等进行讨论探究,完成整个过程的引导。健全鼓励评价制度,激励教师运用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探究思政课程,把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归入到评价标准中,重视采用课程思政建设结果,实施育人价值指导方向,构成全部人员育人高效制度。
(五)探究课程思政要素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探究思政要素能够运用“找切点、抓重点、抢节点、克难点”结合的策略。寻找切点,就是寻找准确的科目切入点,每个科目都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塑造与价值启蒙效果,都能够深入探究大致的丰富德育资源,思政要素的探究是能否完成引领价值观目标主要环节;抓重点即积极讲解专业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抢节点即密切结合目前重要政治话题热点;克难点即在客观上思考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缺点,部分学生对一些思政问题产生的误解。
结束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状况需要当成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标准,推动课程思政效果引入绩效考核中。每个学年都要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立项课程建设状况展开建立与验证评审,把每个学院的思政改革状况引入到教学目标考察、党建以及思政考核中。
参考文献:
[1]刘杨.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6):71-72.
[2]葛虹佑.“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69-371.
[3]朱明秀.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下《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50-152.
[4]戴娅玲,吕习良,刘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工科类高职院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2):162-163+166.
[5]黄润州,潘明珠,冒海燕,杨蕊.林业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人造板工艺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45):1-3.

张书光,男,安徽宿州,副教授,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教改,邮编:516023,电话13532149877,
基金项目:2019年度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民办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9YB35)研究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