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庆多杰
蒙古国立大学科学学院人文系8115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对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加,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翻译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本文便对少数民族文化外国语翻译展开论述。
关键词:外语翻译;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我国乃是一个领土面积辽阔的大国,加上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很多的地理、习俗、文化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最为明显,我国有56个民族,除去汉族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形成的民族文化差异可想而知。各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的习俗、语言、服装、衣食住行等等,然而这些文化差异都将为民族文化的翻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翻译者是否能够准确、完善、生动形象的将民族文化进行外国语翻译决定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以及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让民族文化在如今的社会时代中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一、外语翻译活动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的目的与含义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往往由文化构造而成,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就代表了他们的文化。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以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分析。文化翻译指的就是将一种文化转化为另一种人们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不同民族都具有自身不同的特色文化,文化并不是自身就有的,而是通过文字、语言、事物等进行传播學习的知识。翻译的实质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在对于思想观、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当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就会产生一种隔阂,有些不同的文化甚至会产生冲突,为了使得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成功的交际,就需要翻译者将跨文化翻译工作做好,将不同的文化在翻译时做到融合协调,达到跨文化翻译标准,翻译者其自身还需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才能使得跨文化翻译工作做得更好。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目的主要是将少数民族自身具有的文化通过翻译介绍给我国的读者与全世界的读者,让其他人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乃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石。在翻译者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翻译时要以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事物等作为分析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变译理论
从事翻译事业的工作者是接受过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指导的,在职业技能上会出现高低区分,需要翻译人员自身有着广泛的知识面和洞察事物的感知力。只有切实的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和社会人文精神,接受文化差异,用心感知人文情怀,才能将文化翻译高度的契合民族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语言的不同阻碍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意译”、“直译”、“音译”等多种翻译手段将民族的传统文化呈现给不同的人学习和交流,加速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外语翻译一般有两种方式:全译与变译,虽然外语翻译存在着两种翻译方式,但是大多数的翻译者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变译的翻译方式能够满足于人们的阅读理解需求,一般人们都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自己想要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而变异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将翻译的内容以另一种正确的方式表达给读者,使得翻译的效果达到理想的成果。而针对于全译和变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变译理论,变译理论是建立在全译理论的基础上的,变译与全译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翻译的内容是否完成的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与信息,全译的翻译内容针对原本来说只是进行了一点的变化,而变译的翻译内容就是根据读者的需求对原文进行了大幅度的变化,变译理论也是新型理论,备受大众喜欢。
三、文化翻译
文化翻译指的是以文化作为翻译的核心点,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指以文化为翻译的目的对文化交际起到促进的作用,其翻译主旨就是将文化进行移植与融合,通过变译或者全译突破语言的障碍,完美的将文化表达出来。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后,多种语言的的交流日益增多,翻译可译性受限问题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因为这些情况毕竟只是个例,所以在一定情况下,翻译可译性限度依然影响双方合作交流,需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翻译产生歧义,翻译工作者仍需多加了解双方文化,实现外语翻译准确。在翻译过程中,不再简单直译,要成分考虑到翻译内容是否完整,翻译形式是否完整。文化翻译的基本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3.1文化翻译的核心不是语言。文化翻译的翻译不能一直以语言为核心点,而是要注重文化翻译文化的重点,以文化为翻译的核心点,展开翻译研究,将少数民族文化带入到翻译内容的核心中。
3.2文化翻译不是译码。文化翻译并不是对内容进行简单的译码,而是需要通过对翻译内容进行详细的研究了解,将文化的气息融入到翻译内容中,因此翻译者自身也需要是个文化人。
3.3文化翻译不是简单的描述。文化翻译并不是对翻译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而是应该追寻翻译内容在文化中的功能值,将所追寻到的文化功能值通过文化翻译转化为另一种同等的文化功能值,富含文化意义。
3.4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文化翻译。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往往会很具不同读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文化翻译,使得文化的融合能够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四、少数民族文化外语翻译
4.1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外语翻译的基本单位。民族文化翻译不只是简单的文本转换。译者应把源文本和译作分别放入两种语言文化中进行考察分析,以最大程度引起目标语言读者和源语言读者相同的语义联想和情感体验,达到文化内涵的最佳转换。翻译者需要对少数民族的各个因素进行周全的研究分析,尊重少数民族本土文化,通过翻译为读者更好的解读少数民族文化信息。
4.2外语翻译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文化的强弱关系到了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兴衰,而外语翻译则可以起到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然而外语翻译的方案选择于翻译的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下都影响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具有特色性、多样性以及地域性,与外国的语言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外语翻译的翻译方式不对以及质量不高,会导致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传播受到阻碍,读者错误的理解等问题,从而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目的不能达到,因此需要注重外语翻译的翻译方式与翻译质量确保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效果能够完美的体现出来。
4.3少数民族文化外语翻译译者主体性。译者应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翻译的核心慢慢走向文化时,翻译者的文化意识、文化身份以及主体性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翻译者主体性指的就是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性以及相应的翻译手法,同时要尊重少数民族本身的语言文化信息,通过翻译进行妥当的处理。
总之,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外国语翻译工作不仅仅是在语言上的翻译而是一种文化的翻译,以少数民族的文化为翻译的核心,翻译者自身也需要具有文化意识、文化身份以及主观能动性,通过翻译手段将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同等功能值的转换,使得翻译出的内容满足读者的需求,促进少数民族的文化交际,使得少数民族文化走向大众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宋引秀,and 郭粉绒.“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外国语翻译.贵州民族研究4(2015):88-91.
[2]任俊超,章成成.(2017).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角度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对外国语传的翻译策略.智富时代(7X),324-324.
[3]吴常亮.基于文化差异角度的蒙汉翻译可译性限度问题探讨[J].才智,2018 (8):193.
姓名;仁庆多杰,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蒙古国立大学科学学院人文系、 邮编:8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