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航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河北唐山 063004
摘要:3+1+2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选择的同时,在学生管理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创新现有的育人管理方式,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如今的新高考环境,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帮助学生选择科目,尤其是在选课走班之后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本文从3+1+2高考模式的特点入手,探索全新的班主任育人方式,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选课走班。
关键词:新高考;班主任;育人方式
前言:
经过了高中一年的学习与相处,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在3+1+2新高考模式下,会打乱班级重排,学生会呈现出一段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情绪波动明显,很容易影响到课程的学习,甚至是在学生群体中这一负面的离别情绪蔓延,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需要更为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新高考改革。
一、3+1+2新高考模式的特点
3+1+2新高考模式是2019年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改革方案,其中“3”是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是首选科目,物理和历史选其一;“2”是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任选两科。
(一)学生自主学习
从3+1+2高考模式的实践过程来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招生录取的要求,调整了物理和历史学科的原始分数。和一般的文理分科相比,选科组合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意向的高校和专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3+1+2高考模式更为尊重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也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实现了文理交融,让学生的科目选择更加合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在后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主学习。
(二)凸显教育公平
维护高考的教育公平,借助新高考方式让学生能够更为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在选择性考试中,“3+1+2”的“2”可以在四门课程中选择的两门课程进行等级赋分制,这样可以将每一门科目最终分值更为科学合理的计算,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在新高考制度下,根据首选的物理或者历史学科进行分类录取,可以通过“专业+学校”的组合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录取过程,维护学生的利益。
(三)优化评价方式
3+1+2高考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也根据统一高考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来进行选择。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仅依靠高考成绩,还包括学生合格考成绩,同时展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这一评价方式的改变,摒弃了“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3+1+2高考模式下班主任育人方式的探索
(一)班级常规育人方式
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角度入手,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将立德树人的整体目标的整体目标细化为学生发展的个体目标,做好日常的细节管理。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便利之处,让学生换个角度加以思考,更好的适应如今的选课走班方式,避免学生陷入困境,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二)班级特色育人方式
在做好班级常规育人方式的基础上,营造班级的特色育人模式。本身学生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班级当中,而且一些科目的学习也面临着周围熟悉,同学改变的情况。
对此,班主任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实现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既能让学生自我管理,也能够通过班干部的引导,将整体需求和学生的特长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班级实践育人方式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通过正面的引导不容忽视,这并非是对学生的灌输和粗暴的约束,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实践营造特色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更有归属感,实现从管理到育人的转变。为了更好的育人,可以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定期举办一些学生社团活动,例如:合唱、书法、街舞等,也可以举办比赛,给学生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诗词朗诵、话剧表演、歌手比赛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尤其,尤其是展开一系列的集体类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更好的展开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在3+1+2高考模式下,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生命教育、体能拓展、公益、励志、实践调查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提高核心素养。如以《你好!18岁的我!》为主题展开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人宣誓仪式,给足学生的仪式感,也通过这一仪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到成人的转变,更为阳光乐观的面对未来人生。
三、3+1+2高考模式下班主任育人方式的实践
(一)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
教师首先需要深入学习新高考政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认真思考在新高考模式下,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方向以及具体方式,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在知识、思想、行为上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通过班主任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未来的目标,高校与专业,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班主任向学生解读新高考政策,全方位的了解不同高校专业的选择,并且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选课走班前后的不适应情况,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再是迷茫,更好的调节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接受新高考模式,迎接人生未来的挑战。
(二)引领学生规划生涯
在最初的科目选择时,就需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内容,而通过学生生涯的规划能够进一步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能够对于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就是引领学生了解高校专业以及高考的方式,让学生探索“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帮助学生更为客观的认识自我,避免在选择科目前后有所迷茫,更好的适应新高考模式。
(三)促进学生自主成长
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已,而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面临着高考模式的转变,学生在选择不同组的合科目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走班”的情况。通过班主任的引导,更好的展开育人工作,构建全方位的自我管理系统,可以选择一对一结对成长、小组合作成长、班干部引领成长等多种方式,尽可能的让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约束。为了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全新学习方式,也能够适应不同科目学习时,教师和同学的变化,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代替学生决定未来,而是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例如,一些科目在实施时,会实行“走班制”,这样对于班主任管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此,可以借助值日班长跟踪管理学科班级,检查日常行为规范,包括卫生、仪表、出勤、纪律等内容,鼓励学生干部参与,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构建行政班与学科班相协调的管理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3+1+2高考模式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更是育人管理活动的践行者。在如今选课走班的特殊时期,班主任需探索全新的育人方式,更好的适应如今高考模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周边的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参考文献:
[1]徐媛媛.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高三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44-145.
[2]霍晓宏,樊雅琴.选课走班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与班级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1):44-49.
[3]梁红丁.提高现阶段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1,19(03):176-179.
[4]彭温豪博.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2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