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远召
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本文依据自身实践体验,对目前钢琴教学中“5指”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详细指出了“5指”运用的常见问题和“误区”,分别从“5指”的“触键”“站立”“断奏”“连奏”四方面论述了如何规范合理地运用“5指”的方法及其重要性,为学生钢琴入门学习和老师钢琴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捷径。
[关键词]:“5指”的运用 “触键” “站立” “断奏” “连奏”
钢琴专业中为了方便教学,将人的左右两手的指头从大拇指到小拇指分别编号为1、2、3、4、5指。在钢琴弹奏中由于“5指”又小又弱,那么怎样合理运用“5指”就是钢琴弹奏和钢琴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在此,就本人在学习钢琴与钢琴教学中有关“5指”运用的体会谈一些肤浅而又实际的看法:
一、关于“5指”的“触键”
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双手十指的触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技能,其主要是手指在弹奏中与琴键的接触点问题。如果触键点正确且规范,便是走出了今后弹奏钢琴的第一步,也是学好钢琴的一个良好 开端;否则,会对以后的钢琴学习和音乐表现带来影响甚至是障碍。
在讲究手指“平稳站立”的标准面前,双手的“2、3、4”指都能较容易地找到各自规范的触键部位,大指也就是“1指”虽然短而矮,但因其粗壮,也很易找到合理的触键部位。只有“5指”——短小纤细,且因距离“掌心”偏远而显得“弱不禁风”,常常在琴键上“站而不稳”、“动而无力”。即是弹奏简单的“五音练习”也常因其弱小而弹得强弱不明快慢不一。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5指”尽快地找准自己的触键部位,和其他“指兄”一样站而有力、立而平稳呢?
我的体会是这样的:“5指”的弱小纤细以及“5指”的“偏远”使我们在其触键上或者说弹奏中不能与其他手指简单地“一视同认”,而要区别对待、“另眼相看”。就以“五指原位”练习为例:“5指”和“1指”都在“偏远”处,“1指”因生理需要,触键点在前外侧。“5指”虽然比“1指”长一些,但也不能象“2、3、4指”那样机械地用手指的正前端——指尖触键弹奏。依据钢琴弹奏的规范——手形要如松开的半握拳状的“圆而自然”的要求,和笔者在练琴中崇尚的“自然协调”的原则,笔者以为“5指”的触键点应该放在其前端稍外侧一点为宜。虽然“5指”在这个触键点弹奏时指形是向外侧弯曲的,但是由于将其他四指和整个手掌在内侧的自身重量,使“5指”的向外倾斜力得以很好平衡。另外,“5指”的这个触键部位是在一个“自然实际而规范”的手形中形成的。因而它“姿态”和运动状况也是自然而然的,而非强制造作的。如果是需要“5指”的“扩指”弹奏,那么“5指”的站立程度将会差一些,这时“5指”的触键点或者“着力点”也将自然稍有转移——放在靠近其“指肚”部位,然后由手腕协调地将手掌随“5指”的触键点转送过去, 使“5指”的方向和琴键方向保持一致即可。
二、关于“5指”的“站立”
钢琴弹奏中,手指的规范“站立”是又一非常主要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和找准了各手指的触键部位后,“2、3、4指”的站立也是比较容易规范和练好的。大指虽是侧立,但因其粗壮有力,又加上掌关节的协调和支撑也能站立得很好。除此以外,要求“5指”的规范“站立”便是一个难点了。在这一点上很多人的意识总是让“5指”向“2、3、4、指”看齐的。一味的强调用“2、3、4、指”的站立标准来要求“5指”的站立,一味的用“2、3、4、指”的站立“体会”来对待“5指”。其结果造成“5指”在所谓的站立动作中“站”得僵硬呆板——这是一个误区。
实事上,手指的站立过程是一个力量传递与送达过程。手指从抬指触键到站立,是一个手指从预备——击键——控制的一个力量“传递送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孤立地去对待“5指”。在“五指原位练习”中,不论连奏或者断奏,“5指”的站立都需要手腕与手掌的协调和帮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具体讲:当“5指”在抬起击键的同时,手腕会——也必须带动小臂和手掌随之向“5指”前外上方移动送出,将力量和手的重量与弹奏速度成正比地送达到“5指”,使触键的“5指”由刚开始的“斜立”状态随力量的送达而随之“自然”站立起来。
此时,由于“5指”触键点在前外侧,也由于手腕和手掌的力量也要有控制地“负荷”在“5指”上,因此,所谓“5指”的站立实事上是一种自然“斜立”姿态,即“4指”此时要向 “5指”指端聚拢的状态。年龄小的学生指力稍弱,也可讲“5指”微含在“4指”下方,这样以帮助“5指”使其站得住立得更稳些。但不管怎样,此时的“5指”虽然是“斜立”,但给我们的感觉是自然协调的,是松弛而有控制的,是一种“斜而不歪”的站立。在“5指”扩指弹奏时,其站立的方法和感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根据其需要动作做得相应大一些罢了。
三、关于“5指”的“断奏”
“断奏”是钢琴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弹奏技能。在断奏中,每个手指的击键都要借助于手臂和手掌的自身重量,并在击键之后达到平稳站立状态。“5指”在断奏中也是这样的。有所区别的是,当手腕将手提起的同时,“5指”将自然地适当抬指,以便有控制地主动击键。击键之后,“5指”控制住手的自然重量以达到平稳站立。接着,再提起手腕,将“5指”自然“拎起”离键收势。
在这个过程中,“起手”预备击键之前的抬指动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机协调的,而不能是刻意呆板的。它是预备击键动作的一个不可忽略部分和环节,更是保证击键、完善弹奏的一个意识性环节,是练琴者需要在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体会感悟而来的,也是不容忍忽视的一个技术环节。只有这样,“5指”的“断奏”击键动作才显的协调自然、有灵性,弹奏出的琴音才丰富充实而饱满。
四、关于“5指”的“连奏”
钢琴上的“连奏”是一个力量“链接性”地移动和传递过程。在连奏中,手指有机结合平稳“跑动”轮流触键,使手的着力点不断轮换移动,也使手的重心不断转移。在这样的不断变换和转移中,力量通过手臂、手腕、手掌有控制地被传递到击键的每一指端。连奏中的“抬指”是指在某一个手指已经击键“奏响”的同时,另一个将要击键的手指适当抬高准备下键的一个预备动作。“5指”在连奏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难点就是“抬指”。在手的五个手指中,“5指”和“4指”的灵活程度相对较小,它们在连奏中的抬指动作便很有局限。“抬指”对“1、2、3指”来说很易完成的动作,而“5指”做起来却很有些困难和不自然——不灵活、不随意。那么在具体弹奏中,怎样克服这一点使“5指”的抬指既灵活又随意呢?
解决“5指”的抬指问题,首先要正确看待和理解“抬指”,不可片面机械地认为是某一手指的“单干”行为,而是有联系地对待“抬指”。要把抬指过程中起协调作用的其他手指、手掌、手腕等联系在一起看待就好办多了。连奏中“5指”的抬起就更应如此。 例如:“1指”击键后需要“5指”击键,就要在“1指”击键站立的同时,将其他四指的指关节和掌关节以“1指”的触键点为“支点”,带动其它四指特别是“5指”有控制地高高扬起,此时“5指”的外侧掌沿自然“掀起”,这样就可带动和加大“5指”抬的高度,并加大了“5指”上下抬落的灵活性。再如:若换成是“3指”击键后“5指”连奏(击键),可在“3指”击键站立的同时,将“4、5指”的指根关节和同侧掌关节以“3指”触键点为支点带动“4、5指”,特别是“5指”有控制地高高扬起,同时手腕随之稍外翻转,此时,“5指”一侧掌沿是向上掀起的。这同样也协助“5指”轻松地完成了抬指动作,使之顺利完成“连奏”。
参考文献:
《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钢琴基础教程》(高等师范院校所试用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
《钢(风)琴》(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琴法》(中等师范学校教材)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万远召,男,中共党员,南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西峡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西峡县中等职业学校教务科长,音乐教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