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依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白槎镇中心小学 江西省九江市 330300)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阅读习惯作为小学的重要习惯之一,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还不成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质量具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竞技水平较为落后,对于小学生的阅读缺乏重视,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科学指导,使学生热爱阅读。
1重视绘本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中段的学生由于独立思考能力不够完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从而体会阅读的乐趣。中段的小学生经常会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新鲜、生动、活泼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引导,利用绘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绘本同其他书籍相比,内容较为简单,内部又许多的插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适合学生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可以使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阅读,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绘本中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时,教师可以使学生阅读关于荷花的绘本,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丰富阅读方式
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能够使学生对于生字生词进行主动探究,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字词积累,这对于今后的阅读具有极大地帮助,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以及写作技巧,使学生能够充满情感的阅读与写作,基于此,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阅读,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增加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应该丰富阅读方式,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成语故事,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狐假虎威》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阅读《狐假虎威》的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加强交流,一起讨论《狐假虎威》的主题。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良好的阅读素养与规范的阅读行为才是保证学生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规范阅读行为,首先要对阅读时间进行充分的保障,要保证每天拿出固定的一段时间来阅读,利用早晨进行晨读以及中午休息前进行午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效率更加高效。阅读的过程中通常应该伴随着记笔记,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籍时,遇到好的句子以及好的思想应当在文本上做标记,并将阅读后的心得整理到笔记中,让学生更加高效进行课外阅读。
3从实际出发考察现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农村地区小学的学生数量不多,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现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上普遍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见陌生字词不进行标记。教师应该科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生词、难词用铅笔进行标记,及时通过查阅字典掌握字词,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字词掌握量,使学生认识到字典对于阅读的重要性;第二,学生在阅读后难以掌握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列出关于文章的问题,通过阅读进行答案查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有限阅读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对于文章的欣赏借鉴能力,在汉字符号中陶冶情操,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可以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该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进行阅读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将自己的阅读乐趣分享给老师同学,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定期举办阅读知识小竞赛,教师设置与阅读相关的问题,有学生主动抢答,学生可以自发分组,最后根据小组得分来评判比赛情况,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那些得分较低的组,教师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家庭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村地区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有很大比重,孩子的父母进程务工,孩子只能与爷爷奶奶在家,而爷爷奶奶由于年龄较大,无法顺应时代潮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家长积极发挥守护人的作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学校可以积极举办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充分为孩子的家长传递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促进家长积极配合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阅读氛围,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沟通阅读心得,孩子的积极互动,可以让孩子耳濡目染形成阅读习惯,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在学校举办朗读大赛,同学们提前准备文章参赛,在比赛中富有感情的朗读,并且分析文章中的情感,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结语
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科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农村地区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仁欢.读书与积累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求知导刊.2020,(11).60-61.
[2] 王彩玲.农村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3).116.
[3] 刘素珍.浅谈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8,(8).149.
[4] 唐忠朝.浅议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南北桥.2019,(13).145.
作者简介 :姓名:万依 出生年月:1990年12月 性别:女 籍贯:江西九江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初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邮编:330300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白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