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妍妍
山东省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镇第一小学
摘要:文字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在上小学课时,每个课文中都会有一些学生没有触及且较难理解的词语。因此,词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学习文章和其他学科的关键教学任务。目前,在小学进行语文教学时,很多老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实际的准备。因此,为提高小学中高段词语教学效率,应重视词语教学,提高教师词语教学能力。教师应提高专业技能,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训练,以增加其词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词汇
词汇是组成句子,段落和文章的重要部分。通过在课堂上很好地使用词汇,学生不仅可以更轻松,更清楚地理解文章,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归纳技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意识并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可以看出,词汇知识的获得是语言理解和正确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词汇教学往往并不是每个人都注意到的。
一、创造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教师无法独立于文本学习来解释这一点。教师应将词汇教学与文本教学结合起来,即以文学单词为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尤其是情绪强烈的单词。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必须将单词还原为适当的语言环境。
二、复习旧词,学习新词,从旧词中学习新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回顾旧知识是引入新知识的有效途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联系和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以仔细研究“旧词”与“新词”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通过复习旧词汇来教学新词汇,以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新发现和新观点,并改善单词辨别力。
例如,在教“突如其来”一词时,老师首先问学生:“你知道与突如其来一词有关的单词吗?”学生们说:“忽然和突然”。老师再次问:“那么,您知道突然和忽然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说:“这意味着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老师问:“谁能解释‘突如其来’这个词的含义?”学生回答:“突然有什么东西过来。”老师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开心地购物,突然之间刮起了一阵大风,会发生什么?”老师问:“阵阵风意味着什么?”这些提问很好的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
三、加强学习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增加词汇量
语文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技能,而发展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语文练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准确灵活地使用单词的能力。词汇积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可以看出,教语文时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非常重要。丰富的练习对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地使用单词具有重大影响。教科书是很好的资源,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可以依靠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使用单词的机会。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学生学习“郁郁葱葱”一词,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使用该词来造句。老师让两个学生在“春天”的语境中使用刚学到的单词造句。在创造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将重新理解所学的单词。此时,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理解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并提供及时的指导。仅学习书籍中的词汇是不够的,教师应建立一些平台,例如组织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和分享好的单词和句子,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词汇学习。如果一切顺利,学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单词,并掌握灵活的单词使用技巧。
四、加强对背景的理解
为了能够熟练地使用一个单词,学生必须首先完全理解该单词的含义。如学生不懂词汇,即使以后可以使用,也可能会错误地使用。但是,仅仅理解一个单词不足以进行单词分析,因为很多时候同一单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不仅可以使用通常以书面形式积累的单词,而且可以将一个单词用作多个情境,因此,上下文教学在理解单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文字始于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被广泛使用。教师在教授基础语文单词和短语时,可以充分利用该资源。
例如,当教授《落花生》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显示课本中的单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当谈到石榴树的图片时,让学生从图片中识别出“铸造”一词。另外,例如“浇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显示幼苗的浇水图片,而学生可以从图片中识别“浇水”一词。图像的组合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允许学生灵活,准确地使用生活中的单词。
结论:
词汇教学是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尽管教师重视词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小学中高段语文词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词在上下文中的运用,并牢固掌握单词的结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积累语言,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进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侠.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5(30):38.
[2]张利利.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启示[J].西安社会科学,2010(1):166.
[3]陈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J].学苑教育,2017(24):84.
責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