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义
贵州省独山县民族中学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重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德育教育无疑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对其良好品德的养成和人格的重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如何提供优秀文本、如何引导学生在向外看的同时向内修进行详尽阐述。
关键词:全方位;新形势;德育教育;重塑;优秀文本
孩子在刚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是从父母长辈所讲的故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非专业的家长已不能系统地、科学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个重要的任务当然要由身处学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来做。学校都有思想品德课,但是,思想品德课中所选的案例大多说教性强,道理浅薄,当学生年纪达到一定阶段时,这些故事和案例已很难令他们心服口服。因此,用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就落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身上。所以,通过遴选优秀的阅读文本来塑造高中生的人格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1.大开眼界,遴选优秀文本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文章总数不多,如果只学课内这一点内容,既应对不了日益提高的高考要求,也很难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人格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1.1发现好题目
教师要善于从为数不多的篇目中找到可用来做大发挥的素材,适时地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讲到《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文时,就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1.1认定目标,绝不放松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这项工作不是在一朝一夕内完成的,这需要伟大的信念、持久的恒心、顽强的毅力。在讲解文章时,除了分享主人公的经历以外,教师还可以着重从主人公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1.2为了理想,淡泊名利
当下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许多人盼望着一夜暴富。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将来走上社会以后,势必就很容易陷入浊浊的物欲横流之中。借着屠呦呦的案例,让学生知道放弃浮华、熬下心来做事是人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合适的。
1.2.3拓宽视野,博采众长
屠呦呦的成功同她宽广的视野是分不开的。她既能利用先进的西方医学理论,同时对中华古典医学宝库又涉猎甚多,这才使得她最终走向了成功。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多学科互相渗透更为活跃,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教师要用好这个例子,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学习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努力提升自己。
1.2做好知识的延伸教育
教师在发现教材中的好内容、好素材以后,要做好适当的延伸,从课外找来相似或相关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德育教育。这样既能令学生更加信服课本上的案例,又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比如,在讲《庖丁解牛》一文时,教师就可以从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中选出一些素材让学生读,并且告诉学生: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活得如此潇洒、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将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了精益求精,直至将自身同宇宙融为一体。通过鲜活的例证,学生不但会更加佩服疱丁这位厨师,也势必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好打算:要想将来人前显贵,必须现在加倍努力。
2.深挖名著中的价值观,让学生看清现实世界
面对当今的自媒体世界,碎片化阅读既侵占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也使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显得困难重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文学名著是经过一定时间考验而被广大读者所逐渐认可的,是具有一定含金量的。面对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印刷品,学生无可适从是正常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来把好关、指好路。
卡夫卡的《变形记》在课本是选读篇目,可是,教师可以借助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时机给他们讲讲什么叫“异化”,因为这篇文章就是讲人类的异化的。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例告诉学生:前些年那个为了买部苹果手机卖肾的学生实际上就是被异化了。我们告诉学生“异化”的概念,然后分析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向学生介绍曹雪芹早在卡夫卡之前就已预见了人类社会必将有异化的那一天,同时给出《红楼梦》中有关异化现象的一个段落,这样,学生就将相关知识连成线了,知识也就学活了,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德育教育示范课,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动员课。
3.教导学生认清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在阐述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举几个反面例子,借以说明品德欠佳的人,即使他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很难立足于历史,如宋之问和李斯。李斯的《谏逐客书》我们课本上有,文章写得也很好,可是,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李斯陷害了他的同门韩非,这一件事就使他的人格永远也抬不起来,结果后来他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也没有好下场。
接下来,我们可以谈正面的了。正面的例子就多了,苏轼、范仲淹、诸葛亮等等,不胜枚举。就说诸葛亮吧,他的《出师表》在文采上并非十分出色,可是,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我们千古传诵,主要是因为作者的一片赤胆忠心。正是由于作者的品德卓越,后世统治者才着力推捧他,使他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的典范。
结束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高中阶段是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先让他们的“根”立得正,这样,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们才不容易“长偏”。
参考文献:
[1]邢莉莉.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策略探究[J]. 散文百家,2021(3):155.
[2]吴玉婷. 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剖析[J]. 魅力中国,20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