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伟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小学
摘要: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让学生真正有实效性的阅读呢?(一)、利用多媒体让不拘一格的导入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朗读贯穿语文课堂,分不同层次的朗读,以读促悟。(三)在阅读中关注写法的引导,利用仿写激发再创造。(四)、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延伸。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入阅读;课外延伸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待阅读就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因为学习兴趣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就太过于表面化,学生不能积极自主的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探究,进而不能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实质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让如何让阅读落到实处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效率,把阅读落到实处,就要努力开拓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创造性地捕捉语文的契合点,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切入点,来充实自己的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让不拘一格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调动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来,让学生们的阅读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
例如我在执教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课文阅读前,我打破了课文的常规顺序,借助课文的精彩片段进行了导入:
师:“窗外树叶在风中散步,发出沙沙的声音,小鸟在唱着歌……”可妈妈却没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课件上配上风的声音和小鸟的叽叽喳喳,先充分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和好奇,让学生们产生阅读的欲望。通过这个情境阅读的创设,带动了学生们的阅读欲望,他们很快进入了阅读状态,这节课,学生热情高涨投入到学习中,在课文进行时,学生对母爱又有了自己的发现,写下了灵动的文字,表达了感恩之情。
(二)、朗读贯穿语文课堂,分不同层次的朗读,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的读,才能更好的领略文章的内涵。在每节课中,我大多是初读课文,解决字词,达到读通顺,不丢字不落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脉络。三读课文就是深入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四读就是进入情境读,让学生对语言的魅力加以感受,提炼写法的精髓。
(三)在阅读中关注写法的引导,利用仿写激发再创造。
在阅读中我们要适时把落脚点放在写法的引导,也为以后写文章做好铺垫。
人教版三年级上《秋天的雨》这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如我在教学第二段时是这样进行的:
(1)师:读第2自然段,找出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并找出中心句。
生1:我觉得“五彩缤纷”是关键词,它的意思是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所以第一句话是中心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秋天的颜色之多、之美,引出下文。
(2)师:哪些文字是具体写“五彩缤纷”呢?你最喜欢哪句?
生2:我最喜欢这句话:“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日的炎热。”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色彩美,也体现了秋雨的温柔与善解人意,多么巧妙有趣的比喻啊!
生3:我喜欢下一句:“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邮”字用得真好,真巧妙,一方面隐含了“送”的意思,还暗指枫叶就是秋天的使者。
(3)师:说得真好,老师忍不住佩服你们了。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同学们刚刚说的两个句子。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试着说一下,如果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是不是更简练一些?
小组讨论汇报回答。
不会的,因为这两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银杏树叶和枫树叶轻轻地扇动、飞舞的样子,有一种动态美,去掉后就显得干巴巴的了。
师: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
师:秋天的雨还会给谁?
学生们的灵感大发写下了这样美妙的文字:
它把蓝色给了天空,蓝蓝的天空仿佛被水洗过了一般,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它把白色给了云朵,白白的云朵像一位魔法师,变哪变哪,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树,果儿涨开红红的笑脸,笑啊笑啊,笑来了农民伯伯的丰收......
(四)、深入阅读才是教学理想的标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阅读效率主要取决于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们也只有加强对内容的理解才能让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以此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率的同时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以往的教材是在高年级出现的讲读课文。很显然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对教学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在备学生的基础上,我在引导学生们先梳理文章结构,然后在小女孩的五次擦燃火柴四次幻想进行了深度探究,小女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幻想?如果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看到这样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们在阅读完课文以后透过文字明白了——小女孩生长的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以及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通过这样的引导,加强了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小学语文阅读效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标准,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五)、课外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延伸。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是提升学生们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仅仅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阅读,学生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很难得到满足,这时老师就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这学的开展。老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可以采取给学生们推荐指定读物的方式,严格地把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让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可以变得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时,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在课下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让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的内容,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量。老师在给学生的布置课下阅读任务后,也应该适时的进行抽查、在课堂上通过谈话的方式、课外知识竞赛、课外阅读分享等来检查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情况,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效率。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扩充学生们的知识储备量,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让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更高效的培养,全面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进行,让学生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将会尽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生命,在语文核心素养下,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盛维剑;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