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愉快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辛均霞
[导读] 语文这一门课程贯穿于学生所有学习的阶段
         辛均霞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这一门课程贯穿于学生所有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其中阅读学习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理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育部门强调小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才能为今后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愉快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愉快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正处于正式接触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趣味的阅读环境中积极的进行阅读的学习,同时教师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并进行自主的阅读,并以此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感知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语言类科目,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教材中所接触的阅读知识相对简单,而且是简短的文章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展示一定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语文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美丽的阅读画面中,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与感知教学的内容,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童年的水墨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水墨画。教师为学生讲解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同时教师从文章中截取几句优美的语句让学生阅读,并让学生边观看图画边读。同时教师展示文章中的“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并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文章的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标注出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朗读课文,说出文章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从孩子的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相关的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并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体会与感知到教学内容表达的情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教学的内容,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阅读理解能力不补足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一直处于初级的阶段。由于生活中有太多有趣的内容,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吸引,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出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趣味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并以此来使学生能够长时间集中到阅读学习中。例如:教师在进行“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剧,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后,分角色进行文章的内容的讲解。教师先进行示范,运用佩奇的声音向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讲解,同时让学生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来进行故事的演绎,让学生在扮演“小马”的过程中表现出:焦急、疑惑的表情,同时在进行过河的过程时喜悦的心情一一的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阅读中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教学的内容。教师借助趣味的语言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且深入的感知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借助音乐效果,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内容大多是比较简单,而且具有一定诗歌形式的文章,这些文章蕴含着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真实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来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音乐的情绪中来感知文章想要表达的感情基调。例如:例如:教师在进行《惠崇春江晚景》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春江晓景》图,进行相关背景的介绍,并以此来揭示课题,教师为学生讲解诗人苏轼,并为学生讲解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并引导学生边读诗歌边想象诗的意境,同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朗诵,教师对学生指导阅读时朗读的节奏与停顿。教师借助图片让学生来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学生阅读完成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话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体会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教师借助音乐效果进行教学,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能有效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并更好的感知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音乐中更好的感受了文章的情感,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的创作趣味化的教学,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愉快的阅读,进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燕.文本细读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8(006):41.
         [2]李玉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J].明日,2019(004):1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