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沈艳红
[导读] 现在教育更注重学校对于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沈艳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旧莫乡旧莫中心学校

         摘要:现在教育更注重学校对于小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实现对于学生的品德渗透教育。德育发展对于学生当下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以及将来价值观的正确建立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因此如何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德育渗透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探究

         
         针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研究,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渗透具体良好品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对于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良好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爱国主义品质提升学生民族自豪心理,从而让学生的道德水平综合提升。实际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基于学生的品德基础,而学生的整体素养发展力量源泉也从从学生的学习自信而来。因此,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品德水平提高,才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并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的根本。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具体行为,能够体现教师对新课程教育和改革发展核心思想的深入理解,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以及提升他们道德品质的重任,对于学生的良好品德发展最为重要,发展学生的良好品德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既是教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要,也关乎民族文化道德传承。语文教学是一种从文字到文学的教育过程,而这其中艺术技术科学以文字作为载体,蕴含着该民族国家文化和道德精神的精华,因此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施,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展开。
         例如,在教学《母鸡》一课期间,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将全文通读,理解作者对于母鸡看法的变化过程,以及作者对于观察到的母鸡的行为。教师结合课文中作者对于母鸡表现母爱的做法,让学生针对“母爱没有边界”为主题进行讨论:“大家或者分享自己经历过的关于感受母爱的事件,或则分享自己看到的、听到过的有关母爱的事情。”以此实现学生对于“母爱”的认知更加成熟。教师在学生讨论后,鼓励每个小组的发言人谈论自己的感受,以及小组讨论的收获。实际上,教师将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设定为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文章中作者母鸡看法变化的本质,由此提升学生思维和认知中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不仅具有大幅度提高德育渗透功能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思想性的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更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政治思想教育,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基础,语文知识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爱国主义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品质,在学生参读课文之外,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圆明园毁灭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教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并要求许多特权的相关资料。以及从19世纪中期开始,对中国发动第2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课外资料的拓展,起到了学生对于侵略主义的憎恶之情,并渗透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此外教师鼓励学生从文中寻找。关于圆明园文物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雪生也通过不可估量等词语认识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也从他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语句,认识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包含的的园林艺术瑰宝和建筑艺术精华,从历史背景和圆明园本身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渗透教育。
         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心理
         小学语文不仅是传授语言的课程,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精神内涵与底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精神文明的熏陶。教师应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充分挖掘新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领悟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同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心理。
         例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就从实际情境创设出发。首先教师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让学生回忆自己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观看升国旗立正向国旗敬礼的过程,同时询问学生:“升国旗的时候听到的是什么歌声”?学生回答:我听到的是国歌。教师为了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视觉以及拓展学生的认知,为学生展示了天安门上解放军叔叔升起国旗的场景并告诉学生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样对学生的民族自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实现了教师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就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语文教学和道德领悟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树立学生高尚的品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这对于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主动探究、协作互动以及全面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深化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与发展核心思想的理解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渗透德育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同时,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必要助力。
         
         参考文献:
         [1]宋瑞瑞,任美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73-74.
         [2]张晓兰. 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 华夏教师,2016(10):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