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中趣味实验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6期   作者:李柯慧
[导读]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充满了大量的实验活动。
        李柯慧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第四中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充满了大量的实验活动。物理实验活动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实验,具体形象的物理知识的发展和形成,使得学生以非常直观的方式,理解物理学科中的定义与原理。在物理的教育教学中,积极的开展趣味实验,让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物理教学教学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实验;鼓励参与;加深理解;培养实践
        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学生在进行物理学习之前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因此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是陌生的,在学习和知识理解过程中会感到有些吃力,容易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物理课堂中积极运用趣味实验,将课本上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惊现和刺激,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趣味实验在课堂中的运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知识印象与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所在。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小组分组实验等,在物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许多教师常常在物理实验的活动过程中以教师单方面的操作,让学生在下面通过观察讲台上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活动称之为演示实验,虽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这样的方式忽略了课堂的互动性。因此在教授一些重点难点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到前面进行参与,提高了实验的学生参与性,学生通过更加近距离的观察和自己的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活泼的物理课堂。
        例如,在教授“电流的测量”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认识电流的大小,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能画出电路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并学会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向学生演示电流表是如何接入到电路中的,在教授给了学生基础的操作环节以后,教师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自己尝试操作,感受实验的趣味性。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知道的下一步怎么办,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连好电路。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学会连接电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加深知识记忆理解
        趣味实验的教学方式是加深学生知识记忆进行理解的有效方式。我国多年以来一直以传统的书面教育方式为主,往往是教师单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缺乏互动性。

而物理是一门具有大量原理和知识点的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而在课堂中融入趣味实验,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和知识,通过实验的推导的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物理原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例如,在教授“串联和并联”这节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授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并学会操作与区分。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串联与并联的知识,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向学生呈现第一种连接方法,将小灯泡逐个连接,像糖葫芦一样首尾相连,告诉学生这样的方式叫串联。第二种连接方法,将两个小灯泡并列摆放连接在一起,告诉学生这样的方式叫并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印象,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论和学习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项基础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充满了大量的实验,而实验探究的作用不仅是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物理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趣味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物理的课堂中,可以合理的安排趣味实验,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了实践能力,强调了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电流和电路”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能大致了解电路的组成并学会画常见的电路符号,会化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是学习电路的起始课程,也是教育教学的重点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记忆电路的组成,并锻炼学生正确了解电路,教师在教育中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了简单电路的构成方式,接下来引导学生实际进行操作,将面前的电池、小灯泡、开关等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快乐,也明白了电路的基础构成。运用了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言,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物理的课堂上呈现单一化和枯燥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物理教育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掌握能力,合理安排物理实验活动,运用多样的方式,提升实验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游远方.出人意料生奇趣  引人入胜求真理——谈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物理,2011,29(02).
        [2]李桂福.有趣  有用  易做  精要──简评《初中学生趣味物理实验》[J].物理教师,200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