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500
摘要:农村公路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发展能够直接可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和进而间接的优化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能力的进步发展。只有保证农村公路规模与质量协调同步,才能保障农村公路的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下一阶段的要求。为此,本文就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及保障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保障技术
导言:
农村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必须要建立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农村公路在方便人们出行、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打响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要将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以及保障技术放在首位,及时发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革新,找寻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1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研究
1.1 合理规划路网,确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
合理规划路网,科学制定农村公路规划,确定线路的技术等级,进而合理配置农村公路等级结构,克服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在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以及规模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提高,并制定符合规范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一般说来,主干县道要实行二级标准化,次干乡道要实行三级标准化,乡村支干道要实行四级标准化,但也必须根据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打通断头路、打开丁字口,完善路网结构形态、提高农村公路等级的同时,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地段或者针对农村重交通增多及车流量加大的特殊情况,根据现状分析和工作实践积累,适当调节建设指标,以满足实际需要为宜。
1.2 拓宽农村公路建养筹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农村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所需的资金应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所以加大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资金筹资渠道是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障。所以拓宽我国农村公路筹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公路事业,成为缓解农村公路建养资金不足的关键措施。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的筹集要在巩固原有融资渠道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筹资渠道来增加筹资总量。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将农村公路建养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二建立专门的农村公路专门资金账户,进行专人专项管理,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禁止挤占或挪用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三加强资金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方式来节约工程成本,这是一种隐性筹资方式。
1.3 建设保障有效的农村公路安防设施
在加快推进弄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路侧防护栏、防撞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提升来做好诱导工作,在公路宽度变化位置设置强制减速措施、视线诱导设施或减速标志,在小半径弯道及视距不良路段,可以设置警告鸣笛标志、限速和禁止超速标志、线形轮廓标或诱导标以及在弯道处设置分道体或者画中心黄实线,在长大下坡路段,设置加水站、交通标志预告、停车服务设施来防止驾驶员车辆制动失效,针对刹车失灵可以设置避险车道或者强制减速设施。在全面排查评定的基础上,加大对现有通客车农村公路四、五类危桥的改造力度,确保危桥比例逐年下降,全方位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
1.4 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加快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
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阶梯管理体系,形成上下有机一体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体系。省级人民政府与交通主管部门重在资金筹集、规划制定、监督管理等指导与服务方面。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其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
鉴于现存的“政企不分,事企合一”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具有许多弊端,应通过改革养护运行机制,将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职能剥离出来,重组道路养护企业或养护队伍,并参加农村公路养护项目的招投标,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管理企业,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市场化进程。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人员机构膨胀、养护效率低下的弊病,使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保障技术
2.1 安全保障体系
3.1.1危险路段识别方法及防护措施
对农村公路进行危险路段识别及防护研究主要是为了减少该路段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农村公路沿线经常穿越集镇、村庄及学校路段,是农村公路的危险路段。提出危险路段的识别标准与方法,启发相关部门开展对危险路段的深层次研究,强化对重点路段的交通秩序管理,健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农村公路安全保障体系;确定危险路段,制定科学的整治方案,实施安全保障工程,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确保行车安全;识别并对识别出的危险路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能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全路的事故率,可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1.2安全设施的适用性。
当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设置混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优化,以其达到农村公路发展要求,保障交通安全。由于农村公路在线形等方面建设标准较低,急弯等特殊路段的危险性加大。因此在考虑资金等因素基础上,需要基于农村公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和设置适用于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
2.2 政策保障体系
2.2.1资金政策保障
资金的政策保障主要是指从农村公路规划之初,到建设、运营、管理、养护的方面,政府主导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安全高效的使用,从资金的筹措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中央到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同时为了保证投资者在农村公路建成后获得良好的回报,必需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使农村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2质量管理政策保障。
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未来的正常使用情况,因此必须出台相应政策措施,从建立质量缺陷责任期和保证金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及规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三个方面出发,根据工程项目各阶段工作的要求,规范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处理工程事故及质量问题的反映和举报,发生质量事故后须查明事故原因,并追究当事人责任,将处理结果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2.2.3养护管理政策保障。
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现有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基础,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养护管理的法规标准,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县交通运输部门制定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与管理的规定。对于农村公路的考核,县级公路管理机构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标准。乡镇层面,应制定乡镇、建制村、自然村的公路养护管理职责,以明确管理机构、养护企业与组织在乡道与村道养护中的职责。
3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兜底性领域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导条件,是习总书记亲自领导推动实践的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各级政府及部门都高度重视,今后一定时期内,必然会持续加大投入。交通要及时思考国家对农村公路的政策取向,在摸清全省农村公路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俊峰.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2019.
[2]马书红,王元庆,周伟.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2017.
[3]朱学新.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督的思考[A].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