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张守平
[导读]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在教育、文化、卫生、公益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更好的监督和使用。
        黄墩镇财政经管中心  276814
        摘要: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在教育、文化、卫生、公益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构建并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更好的监督和使用。基于此,本文在对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与建议
        事业单位多为政府利用国有资产建立,以教育、文化或者是卫生等活动为主的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为非营利性机构组织。这正是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属性导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缺失。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当下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全面且清楚的认知,加强事业单位内的经济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1.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属于政府部门,其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行为规范。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透明化,避免事业单位内部出现腐败现象,提升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其次,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做到开源节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事业单位各部门现存的管理方式是否适用,推动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工作。
        作为国家政府直接支持的事业单位,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支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但如果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家的财政支持,不仅会增加国家财政的工作负担,也会影响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事业单位中贪图安逸以及享乐思想的滋生,对事业单位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增加事业单位的经济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存在的民生问题。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塑造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也能助力于事业单位实现经济独立,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推动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经济管理意识的缺乏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和单位自身收入两部分,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占比较多。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导致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意识的匮乏,一旦出现财政危机就向国家政府申请拨款,过度依赖国家财政,经济危机意识淡薄。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长期忽略了经济管理工作,认为财政问题无需过多担心,有问题出现求助政府部门即可,这是极为不正确的一种思想。
        2.2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信息透明化程度较低方面。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经济监管部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管理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新渠道、新方法,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还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降低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3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相对匮乏
        经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绝大数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人员招聘时的门槛较低,对其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要求未提出具体规定。同时,基于事业单位中资金来源基本为国家财政拨款,经济管理人员仅对此类工作流程比较了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熟悉多种来源资金的处理流程。面对这种较为复杂的局面,非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是很难做到妥善处理的。


        3.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时首先需要对传统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进行一个全面的认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新时代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在传统的经济管理工作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在事业单位内部,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管理理念宣传工作,将经济管理的新理念融入到事业单位中,培养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自强自立的理念意识。
        3.2完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加强经济管理监督机制
        财政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财政预算主要包括日常活动支出和固定资产两方面。因此,在事业单位日常的运作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加强对活动运作成本的管控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支出费用,降低活动成本;同时利用事业单位已有资金开拓多种工作渠道,做到开源节流。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部门按部就班的实施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无形中对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也进行了监督和管控,降低工作的盲目性,有助于事业单位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财政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信息透明化程度,协助经济管理人员更好的管控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提高事业单位财政信息的透明程度也能增进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提高相关政府工作部分的公信力,推动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于我党和人民群众。
        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经济管理信息的最大透明化。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平台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数据进行精准的计算,快速处理并存储事业单位中的一切经济活动,实现有效的管控。同时在还要注意组织相关经济管理人员系统的学习如何管理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确保事业单位中经济信息工作实时且全面的记录。
        3.3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在对事业单位现存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全面了解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对经济管理人才技能匮乏的方面多提供培训机会,促进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人才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其次,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经济管理的深化改革,面向全社会招聘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在经济管理人才招聘时,提高招聘流程的透明度,增加对招聘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具有丰富的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可以提供优渥的招聘条件,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事业单位中年龄较高的工作人员较多,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吸纳年轻人才,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
        此外,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工作,如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进修,开展线上线下的专业教育课程,组织单位内和单位间经济管理经验的交流和研讨。特别是可以多开展单位间的经济管理经验交流会,可以有效的协助各事业单位增强对自身经济管理工作的认知,及时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
        4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考验,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以面对不断出现的机遇与挑战,以谋求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成功转型,其中扩展事业单位服务人群,增加事业单位经济来源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的进行,实现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玉娟.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现代商业,2020(24).
        [2]王小英. 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财会学习,2020(27).
        [3]张忠胜. 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经济管理[J]. 经济管理文摘,2020,73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