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管理要求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罗振谭
[导读] 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  海南省三亚市  572000
        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检验检测实验室来讲,配备和正确使用满足检验检测要求的测量仪器,是保证检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所以,检验检测实验室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测量仪器进行规范管理,以保证测量仪器的配备及使用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管理要求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管理要求
        引言
        测量设备是计量工作的基础,是实验室进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重要工具,保证设备状态的可信度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一般情况下,对测量设备开展检定/校准已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但在设备两次检定/校准的间隔期间,由于材料老化、磨损、环境变化、搬迁、运输等都可能影响其计量性能,使其准确度发生变化。因此,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开展期间核查工作,以维持设备原有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1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管理目的
        开展期间核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测量设备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这里原有状态是指经过检定、校准得到确认的包括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等各类关键计量特性指标。通过期间核查能够在两次检定/校准的间隔期间内及时发现设备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随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降低或减少由于状态失效而导致的风险和成本,从而实时的控制设备使其保持在规定的要求内,并有效维护顾客和实验室的利益。
        2薄弱环节分析
        2.1环境条件的监测和控制不严
        实验室在验证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监测不够全面,未做好整个验证过程的环境变化的持续监测记录,缺少对特殊要求的环境条件监测。实验室在验证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外部因素(如空气流动、振动等)对环境产生干扰,环境条件波动幅度较大,验证结果缺乏环境波动负面影响的有效评估。
        2.2实验材料缺乏代表性
        实验室在设计方法验证时,试样的设置未能体现标准方法对待测成分或待测特性的检测能力。验证方案对不同类别样品间的差异性考虑不周,样品的选取范围不够广泛,同类别的样品选取过于集中。前处理过程中样品混匀不够充分,试样欠缺均匀度,未能真实地反映样品的质量水平。
        2.3人力资源分配不足
        方法验证的主要负责人往往因缺乏验证工作经验,而对方法验证的目的和性质认识不够深入,对方法验证的程序不够熟悉,对验证工作的分工不够科学,导致验证工作偏离目标和项目推进缓慢。不同技术水平的实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在缺乏足够指导的情况下,一些资历较浅的实验员对标准方法理解不够透彻,对难度大、步骤复杂的实验操作信心不足,导致忽略实验中重要实验参数,使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
        3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管理要求
        3.1核查的时机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应根据仪器的使用条件、频次以及设备状态,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等灵活设定,以保证核查结果能够准确反映设备的状态变化。期间核查通常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对于定期的期间核查,需规定两次核查之间最长的时间间隔,通常是在仪器完成一次溯源后做首次核查,留存首次核查结果与后续核查结果进行比较。不定期的期间核查的核查时机包括:用于外出检测前;刚从外出测量回来时;仪器所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仪器发生了碰撞、掉落等意外。


        3.2档案的建立
        测量仪器应建立技术档案,档案通常包括(不限于)如下内容:1)仪器简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商名称、出厂编号和自编号、接受及启用日期;2)采购过程文件及验收文件;3)操作使用说明书(外文说明书需有译文);4)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自校记录等;5)校准确认记录;包括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6)必要时应编写的操作规程;7)期间核查记录;8)维护记录及维护计划;9)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10)设备使用记录(可以在仪器旁存放)。
        3.3使用
        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仪器操作人员使用仪器前应经过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合格经授权批准后方可使用。授权使用人员应详细了解仪器使用说明和检验方法要求,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未经量值溯源或溯源结果不合格、超出溯源周期的测量仪器不得投入使用。对仪器设备使用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应配置相应设施,必要时予以监控,并做好监控记录。对容易引起错误操作或价值昂贵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依据仪器设备说明书,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检验检测人员应认真检查仪器设备前后的状态,并及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使用完毕后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的要求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等,并将仪器及其周边清理进行清理,必要时加盖防尘罩或放入仪器箱等。仪器设备如有过载、错误操作、通过检定(验证)或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上对仪器的状态进行记录,仪器的明显位置粘贴停用标识,对于容易搬运的仪器,应将其搬离检测现场直到将其修复。经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验证明其功能已恢复,才能在检测中使用。
        3.4设备维护
        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主要包括:⑴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是简单的外部维护操作,如压力试验机使用结束后,清除设备上的污渍和灰尘。⑵定期维护。实验室首先需要对应纳入维护保养管理的仪器设备进行识别,针对这些设备制定维护计划,指定有能力的人员按维护计划时间实施具体的维护保养工作,必要时编制作业指导书,要求维护保养人员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定期维护设备是确保仪器设备状态正常、减少维修成本的重要手段。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检测工作顺利进行,从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
        3.5计量溯源
        当设备投入使用或重新投入使用前,实验室应验证其符合规定的要求也就是符合设备准确度要求。采用检定、校准的方法是验证的手段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手段之一。认可准则中指出,在下列情况下,测量设备应进行校准:⑴当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⑵为建立所报告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其中影响报告结果的有效性的设备包括:①用于直接测量被测量的设备,如使用天平测量质量;②用于修正测量值的设备,如温度测量;③用于从多个测量值计算获得测量结果的设备。实验室每年年初必须制定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计划,选择合适的计量溯源服务供应商并按时实施,收到检定/校准报告后,要对计量溯源结果进行确认。在制定计量溯源计划时,要把每台设备的计量溯源方式、计量溯源的时间、计量的参数、范围、校准点等要求一一列出,确定好需要溯源的项目和要求。计量溯源结果的确认内容有:⑴是否按约定的项目和要求进行检定/校准;⑵检定/校准的结果是否满足技术要求;⑶设备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⑷是否产生修正值。确认结果要给出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结论,产生修正值的要把修正值给附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室应对自身质量管理的运行情况保持关注,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在持续的改进中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孙立权,范强锐.浅谈高校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接地保护问题[J].广东化工,2019,46(19):219-220.
        [2]王笛.高职院校实验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维修保养[J].科技资讯,2019, 17(14):253-254.
        [3]郑南.实验室分析仪器的保养与维修[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8.
        [4]孙炜.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管理要求[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8(02):55-56.
        [5]钟狄阳.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管理要求[J].中国计量,2018 (0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