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饶毅
[导读] 摘要: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以来,牵涉的部门多、登记范围广、数据量庞大导致登记工作推进缓慢。
        四川省大竹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635100
        摘要: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以来,牵涉的部门多、登记范围广、数据量庞大导致登记工作推进缓慢。本文针对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帮助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快更好地进行,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难点;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从城镇到农村,从个人房产到集体土地,从宅基地到耕地、林地等等都在进行数据采集和登记造册,其工作难度不亚于人口登记,需要多部门配合,多层级推进,共同完成。
        一、不动产登记意义
        不动产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能是家庭资产中最重要的一项,对公民的不动产进行登记造册对公民权益的有力保护。同时,通过对不动产进行登记,可以有效避免不动产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不动产登记的现状及难点
        不动产登记是一项庞大的数据采集汇总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数据采集。在这数量庞大的基层工作人员中难免有些人综合素质偏低、专业水平度不够往往导致采集的数据不齐全,不准确,甚至出现错漏。同时,由于城乡环境的不同,相关政策、涉及部门和登记范围都有差异,使得登记工作推进缓慢。其中,农村对于不动产登记的意识非常淡薄,自建房屋不进行不动产登记的情况非常普遍。而一旦发生流转、租赁或者拆迁征收时就矛盾重重,纠纷不断。第三,数据归集的方式和平台不同,导致登记数据重复交叉,公信力不足。每个地区根据不动产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不动产登记的资料档案管理程度和管理方式也不同,甚至有的地区还是全手工登记,纸质档案保存,这使得不动产在市场流转时,信息出现差异,往往各执一词,纠纷不断。
        三、不动产登记的策略研究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数据登记效率和准确率。
        不动产登记中关键的数据采集是通过人工实现的,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工作的进度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应当加强各交叉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对被采集的对象有综合全面的了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应当加强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工作的专业度。不动产登记涉及到测绘、制图、法律等领域,需要具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登记的权威性。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越是复杂的工作越要条理清晰,细致到位。
        比如在农村进行不动产登记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更具体。首先,根据农村土地性质的复杂性,要求工作人员到与地方村干部、生产队长、党员交流沟通,做好前期铺垫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统筹安排能力、协同合力能力。有些农村地区因为各个村、生产队的集体土地交叉混合,导致在进行登记时各执一词,这也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地进行协调处理,使得登记结果双方都能接受认同。其次,在登记的工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的不动产,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面积丈量,平面测绘能力,才能保证数据准确。有些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材料缺失,往往只有简陋的纸质档案或者手绘图纸。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实地考察、测量、绘图,获得准确的数据,将档案补充完整以便后期的登记工作。同时,由于村民对于不动产的认识不全和认同度不够,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工作人员在具备耐心的同时,更应当具备相关法律政策知识,能够及时进行政策宣传和疑问解答。

再次,在工作当中,面对耕地破坏、违章建房等问题,工作人员更应当加强工作责任心,如实进行记录造册,为后续的管理工作的推进做好前期的数据采集工作。
        (二)因地制宜,合理推进城乡不动产登记工作。
        不动产登记涉及到广大的城镇和乡村,根据地区的不同,在管理部门、适用政策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不动产的登记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保证登记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城镇商品房在交易时,不动产资料清晰齐全,而房屋所有者一般都会主动进行不动产登记。而在农村土地类型多样,自建房、宅基地、集体林地、池塘等不动产情况复杂,登记相对滞后,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与基层村干部配合,层层推进,保证不错不漏。
        同样以农村的不动产登记为例,来具体理解因地制宜。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取得工作联系后,首先应当对本村集体所有不动产物资进行盘点了解,比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池塘面积、草地面积等等。盘点之后,根据现有的记录资料与村委会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测量核对,有出入之处以实际情况重新登记造册,并做好标注。然后,工作人员应当了解村里居民的基本情况,比如有多少村民,分成了多少户。根据国家一户一房的宅基地政策,对于村民的自建房进行不动产登记时,工作人员必须先核实情况,核验报建手续、房产证等等资料,再根据实地测量对合法的自建房进行登记入册。对于基中的存在的违法建筑不予以不动产登记,并且需做好记录,给违建拆除工作打好基础。随着农村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集体物资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因此,对于这些数据的变化也是基层工作人员需要关注和监督的。随着不动产流转、租赁等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农村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也应当更细致。
        (三)完善登记平台系统,保证登记数据链清晰准确。
        建立完善的不动产信息登记平台,将采集的不动产信息完整全面地录入资料数据库,借助平台计算机分析梳理庞大的数据,防止数据错漏交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利用大数据对不动产的相关的每项活动进行有序梳理分析,有助于综合评定不动产的整体情况,使得公民在查询时能够获得准确的不动产信息。
        比如不动产登记人员将某不动产第一次登记入系统的时候,平台系统的登记类目、数据单位、附件材料等等功能都应当统一规划,保证录入数据准确,档案资料齐全。比如需要登记人签字的纸质文件都应当进行扫描上传电子档到资料备查。这样一来资料不全的不动产无法登记造册就使得窗口工作人员对资料的把关更加严格。同时,如果有出现档案缺失时,保存在云端的数据可随时调取补充。其次,对于同一个不动产由系统设定不能进行重复登记,避免数据的重复交叉,当该不动产流转时,系统中的数据也会自动更新,显示出完整的流转链条。同时在流转登记时可以从系统中查询到是否存在抵押、贷款等情况,保证流转双方对此不动产能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和判断,减少纠纷的发生。通过这样一个完善的登记和查询系统,使得不动产资产登记清晰明确,公民查询简单便捷。
        总结
        综上所述,不动产在市场进行流转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不动产登记工作攻克难点,落实到位,保证不动产信息准确权威、公开透明,这样才能保障不动产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促使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君花,吕青云.不动产登记质量管理制度初探[J].山西农经,2021(05):169-170.
        [2]陈梦思.“互联网+”下的不动产登记便捷受理刍议[J].中国市场,2021(06):191-192.
        [3]贺兆成,王静萱,杨春祥.区块链技术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21,37(02):6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