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和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海绵城市概念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环境污染不断恶化的形势下提出的城市发展概念。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稳定发展。市政景观设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园林;设计;应用
导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建筑面积逐渐扩大,绿化植被面积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城市的蓄水功能,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防止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发生内涝、长时间降雨、洪涝及季节性降水影响下的降雨,提出了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解城市气候变化引起的降雨灾害,有效地防治城市内涝和长时间降雨,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调解城市气候变化和城市雨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海绵城市的概况和原理入手,分析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1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结合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建设、绿地、道路和水系等生态资源和功能,对雨水进行蓄蓄滞释放,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蓄积,城市发展模式的渗透与净化。海绵城市是一个新概念,在我国迅速普及。它不仅可以为城市增加绿地面积,还可以结合有效的自然方式保护水资源。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建设面临的是真正的景观格局建设,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要建立相关的水生生态基础设施,这也是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进而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景观的建设与开发设计是不可分割的。其中,低影响开发主要结合雨水的入渗、储存、调节、输送、截流、净化等功能,控制径流的总流量、峰值和污染。
2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规则分析
2.1坚持优化规划原则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城市雨水、雨水灌溉渠和过量雨水径流排水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大内容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其协调统一。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既要从源头上减少地表雨水的径流,又要在设计的最后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同时,要认清海绵城市建设过程的复杂性,精心规划每一项内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大力支持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从而优化城市内部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2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施更贴近自然的项目,有效管理城市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推进绿色工程的实施,既能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效益。同时,由于老城区建设时间长、管理水平低,很多雨水设施相对落后,下雨时雨水径流问题会更加严重。因此,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原则,同时,建设雨水设施及相关保护体系,为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发挥实效,从而促进城市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2.3坚持安全最重要原则
从目前来看,无论什么样的项目都应该完成,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也不例外。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需要把城市居民的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时,要从城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城市降水规律,严格执行和遵守有关水资源保护制度和规定,以及城市系统应对内涝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防洪体系,绿色环保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坚持设计的系统性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分析。
具体来说,在设计和规划中要认真分析城市水循环的各个方面,掌握城市水资源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过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然后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具体发展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理论。由此可见,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中坚持系统性原则,可以对海绵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为城市整体环境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系统性提供保障。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3.1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中,道路规划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道路景观绿化,另一种是人行道雨水排水。针对城市道路的景观绿化,道路下沉式绿地可以将道路雨水径流中积累的雨水通过排水方式引入城市绿化带,形成绿色、自然的蓄水设施,减少雨水的渗入,净化雨水。同时,在城市道路中使用渗水路可以适当加强其雨水的渗透功能,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路面的污染,注意泥沙等污染垃圾的问题,并考虑是否选择渗水路。
3.2自然排水系统的规划
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城市现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促进雨水通过不同的集水管道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为城市的土壤和植被提供水源。该系统由城市植被、城市地表坑洼、人工改良土壤、原生土壤和城市排水管道组成。
3.3雨水收集系统的合理设计
(1)透水路面。科学合理地做好园林铺设的相关工作,能更好地保证地面渗排水功能的充分发挥。与水泥地面相比,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减少建筑材料的投入,而且更符合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是园林设计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和谐结合。一般来说,路面设计需要在地面铺设一层碎石垫层,以提高其稳定性和透水性。在主干道上,砖层一般铺在垫层上,可以为人们在上面行走提供很好的方便。辅路和主路两侧应铺设石路,以达到良好的贯通。(2)园林生态渠及雨水缓坡。在建设园林生态渠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地形条件做好生态渠工作。生态水渠也可以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雨水集流中发挥重要作用。航道建设分为明渠和封闭式航道。涵洞一般为排水沟,地下留有一定空间用于景观设计,雨水沿涵洞排放。明渠需要铺设碎石和透水土工布进行相关作业,以达到良好的渗蓄效果,并达到导流作用。
3.4城市园林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在城市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建筑的“海绵”性能,在建筑密集的地区建设一个或多个雨水收集区,并对建筑的雨水管道和排水系统进行有效规划,确保雨水能流入城市的滤水器雨水收集区通过这些管道,然后流入净化池储存后的储水池,以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另外,我们可以在雨水收集区建设花园人工湖或人工湿地,以提高城市建筑的海绵性能。
3.5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遵循海绵城市理论的设计要求,以达到蓄水、净水、排水的功能。因此,设计者必须根据城市景观规划场地的地形特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的位置,规划城市景观设计要求。此外,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植被的特性,以及植被对水环境的吸收效率,选择最合适的植被进行景观设计,确保景观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
结语
通过对以上全文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海绵城市理论在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安雅文,高芳芳,苏俊艳.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22).
[2]陈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6).
[3]陈蒙.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24).
[4]张艳.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种子科技,2016(10).
[5]仇铮.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