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闫科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闫科
[导读] 摘要: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保障项目质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身份证号码:12010919860329XXXX
        摘要: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保障项目质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加以控制,采取相应手段解决不良问题,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合理应用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效果,还能保证效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相关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应重点采用先进的混凝土结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搅拌技术、制备技术、浇筑技术、质量检测技术等等,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维护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当前的结构建设和施工要求。
        1.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1.1具有一定的可模性优势
        对于相关结构来讲,在搅拌完成以后,能够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塑形处理,设置在模具中制作成为设计图纸规格的结构,能够加快结构的成型速度,规格符合设计标准、制造要求,通过系统化、有效性的方式来进行结构的塑形处理,保证工程结构的 稳定性和强度,达到良好的工程建设目的。
        1.2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优势
        通常情况下,质量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结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的寿命很长,只要不出现裂缝问题、其他的质量问题,就能够确保耐久性,与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相比,应用的时间很长,寿命也很高,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预防出现寿命不足的现象[1]。
        1.3具有高效益的良好优势
        和传统的钢结构相比之下,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讲,实际应用和建设的成本很低,将其运用在土木工程建筑中能够更好的节约 成本、降低成本的支出量,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合理使用混凝土结构,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确保整体工程的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2.1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准备
        混凝土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还要进行相关的准备:(1)施工人员要注意分析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其使用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等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查;(2)技术人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试验,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确定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特别是对混凝土的强度,要进行重点测试;(3)在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人员还要对后浇带处理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4)要提前规划混凝土的运输路线;(5)施工人员在正式开始浇筑前,还需要对混凝土模板进行处理,清理其表面杂物,保证模板表面没有异物,正式浇筑时,可以避免出现表面黏膜、麻面等缺陷[2]。
        2.2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在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想对各种混凝土工程施工材料的使用质量进行有效严格控制,就要不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在加强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控制中,首先就是要对水源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大量使用未经过污水处理的工业污水和其他工业废水作为原材料进行配比。在建筑水泥的产品生产运输和加工储存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其主体进行基层防水处理防潮固化处理对于已经防水受潮形成结块的建筑水泥要在对其进行防水处理和质量检验检测合格之后才真正能够投入应用,由此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水泥的生产质量。
        2.3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控制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 素。如果混凝土混合材料的配合比有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工 程的混凝土施工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 强度和流动性的加强,就需要在确保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整个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另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原材料的投放比例和搅拌的时间 进行控制,保证其符合规范的要求。合理控制搅拌设备的使 用以及搅拌人员的专业管理,提高整个混凝土的整体质量[3]。
        2.4 合理应用浇筑技术措施
        具体的浇筑环节中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严格进行浇筑厚度的管理、坍落度的有效控制。首先,在设置厚度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结构类型、参数信息等进行处理,如果是进行大体积结构的浇筑,可以利用跳仓的方式进行处理,先将大结构划分成为 很多小的部分,利用间隔浇筑的方法,开展分层性的浇筑工作,每个小部分完成浇筑之后,将其组合成为一个大部分,这样除了 能够预防出现后浇带的质量问题,还可以确保结构的质量符合标准。其次,在剪力墙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应该将初期阶段的厚度 控制在 50 毫米,之后结合 60 厘米的这个标准深入性的进行分层处理。在板体结构、梁体结构的具体施工期间,将初期的浇筑厚 度控制在 100 毫米,按照 200 毫米的标准开展连续性、系统化的施工活动。最后,在合理进行坍落度控制的过程中,还应该按照结构特点和要求,重点设置参数信息,例如:在开展高密度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 其在 60 毫米左右。在对无配筋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坍落度控制在 20 毫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对土木工程的梁体结构、板体结构浇筑处理期间,需要严格进行坍落度的控制,使其控制在 40 毫米,这样才能预防和规避结构 的质量缺陷和稳定性问题[4]。
        2.5养护措施控制
        早期的混凝土若是暴露在一个温度较低、表面温度较高和干燥的环境中,将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要合理安排拆模的时间,在拆模之后做好隔热性措施,从而防止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夏季则应该避免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若想实现收缩效应,就应该洒水保湿。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内部的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隔热层,从而防止温度骤变的情况,使混凝土能够逐渐缓慢地接近环境温度。但是这一隔热层在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厚度和时间,不可过厚或者时间过长,保障内部混凝土温度能够逐渐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5]。
        2.6严格控制裂缝
        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问 题的发生,在浇筑的过程中就要保证原材料的收缩、膨胀以 及浇筑工艺的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会造成整个房屋建筑工 程的外观遭到破坏,同时也会给其整体结构带来安全的威胁。为了确保居民的居住安全就需要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控制 裂缝问题的发生,加强对裂缝问题的研究,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有效地避免裂缝危害。另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 完成之后,要结合相应的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以及外 部之间的温差。通过相应的维护措施,防止房屋出现裂缝,避免安全事故[6]。
        结束语
        在房屋工程施工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而混凝土工程一直都是其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其施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后期的使用安全。因此,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明确其技术操作要点,从而充分发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的连续性,最终完成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永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J].中国房地产业,2020,22(5):134-155.
        [2] 廖建虹.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J].建筑与装饰,2020,12(24):191-199.
        [3] 张国喜.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J].写真地理,2020,33(2):117-122.
        [4] 张海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J].砖瓦,2020,11(5):175177.
        [5] 李静.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J].城镇建设,2020,33(5):107-147.
        [6] 袁卫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与加固要点探 析[J].安徽建筑,2018,24(5):17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