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贺书敏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贺书敏
[导读] 摘要: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频见诸各种媒体,由水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也逐年增多。
        湖北华钧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40
        摘要:近年来,水污染事件频频见诸各种媒体,由水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也逐年增多。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水环境监测部门应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前制定质量控制机制和流程,严格控制水环境监测各环节的质量,为水污染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控制和水环境净化。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改善水环境循环的生态健康,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存、企业的良性发展,人民群众的水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
        水环境监测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要求越高,他们的生活就越有保障,企业的发展就越好,这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大多数地方的水质有缺陷,达不到饮用标准。自建的污水净化能力跟不上,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水环境问题,也必须重视水环境问题。
        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的排放导致生态水资源的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生活水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当前,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良性的水环境更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
        因此如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以及在监测过程中对水环境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哪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全过程是从采样前准备—采样—多组实验—多组数据分析—综合结果—实时校对—严格审核。
        在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人员配备、样品保存、监测质量技术、监测相关仪器设备。监测仪器的精度和标准化有利于监测技术的提高。监测技术的进步直接影响到水环境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3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监测布点
        在水环境监测中,根据不同的水温要素、污染物排放、水功能设置、污染源等,按技术规范进行布点,力求通过最少的测点获得最佳的数据,保证其可行性和代表性决心。
        3.2样品采集
        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应明确任务要求,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样品的贮存条件。检查样品和试剂空白瓶。由于胶片瓶易于检测,有必要根据比例进行空白检验,避免污染。
        3.2.1采集工作中,应根据要求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导则》中,对建设项目污染物稳定排放,生产周期明确,采样周期一般为2-3个周期,每周3次;对污染物不稳定排放,生产周期不明确的,要求废水取样,每天4次,不少于2天;省级区域交接段和饮用水源地,取样时间为每月3次,国家控制水系、湖泊、水库、河流的水样每2个月取样1次,每年6次,分别在小潮和大潮期间。通过适当增加采样频率,可以动态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3.2.2采样方法有连续水样、周期水样、混合水样和瞬时水样。取样前应使用低品位水样瓶和取样器,油和五天生化需氧量不需湿润。取样时应注意避免容器、取样器和固定剂的交叉污染。按要求完成顺序取样和样品包装。如有必要,通过过滤和沉淀添加固定剂。如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体中的铁、锰、锌、铜、铅为可溶性,现场采用0.45μm微孔滤膜进行甲酸防腐。


        3.3样品储存和运输
        3.3.1保存方法包括低温保存、冷藏、添加防腐剂等。此外,还应包括生物抑制剂、pH值调节剂、还原剂和氧化剂。应确保足够的数量。PH值应在现场确认和调整。应使用纯化的固定剂,以避免添加错误的固定剂。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污染。
        3.3.2在技术规范中,对水样保存技术和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既有重复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是水样保存容器的材质和保存时间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成分,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匹配分析方法。
        3.3.3水样采集后,应立即送回实验室,并在有效期内做好实验分析。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样品的稳定性,以免丢失、损坏或污染。如果样品有损坏或异常,应如实记录,尽快处理,重新取样,并控制好样品的接收和验证。
        3.4样品分析
        3.4.1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分析方法、仪器性能、人员素质和实际素质的影响。因此,应安排人员选择熟悉的项目进行监测和分析,以减少实验误差。
        3.4.2分析方法的选择包括检出限、准确度、操作方便性、计量认证和检测费用。因此,在选择时,首先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红石国际和国外标准,然后根据情况选择检出限有保证、准确度和准确度高的方法。
        3.4.3在过程控制中,标准曲线能表达仪器响应值与被测物质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受试剂批号、环境温度等影响,不能长时间使用,也不能相互借用。通常,样品测定和标准曲线同时进行。例如:在测定总磷浊度时对色度进行补偿,对价差污染后的高浓度值样品进行批量检测,确定结果是否有偏差。样品分析选用空白样品测定、标准回收率测定、平行样品测定和标准样品测定,以检验其准确度和精密度。一般来说,批样品平行样品的检出率应在10%以上,质控样品、标准样品和家用标准样品的检出率应在10%-20%之间。
        4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4.1完善水环境控制管理体系,加强环节建设
        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组织结构是完善水环境监测的基础工程。控制体系是质量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内部控制文件是实施质量体系的基础,可以有效规范监控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落实质量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建设,如监测水样周围环境的能源、光照、通风、设备操作、试剂纯度、检验仪器等应符合监测环境的要求,以保证水样监测的质量控制。
        4.2优化水环境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在水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管理方法将提高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使质量控制更加规范。优化管理组织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责任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人的职责是不断提高水环境检测质量的动力,特别是要明确规定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上,便于管理人员。在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水环境管理部门需要准确记录数据,然后上报上级部门。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员工的绩效,因此员工在这一环节需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同时,还需要一定的培训,特别是对一线员工。只有经过不断的培训,才能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水环境质量。
        4.3提高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水环境监测最重要的是重视基础工作,这部分工作也容易被忽视。只有提高水环境监测人员对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进一步促进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样实验前,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测试,看是否能满足实验要求。例如:应检查温度、空气湿度等以及相关的实验设备。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设备,避免误差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如实验剂量的添加和实验结果的记录都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制定多种方案,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
        结束语
        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为水污染防治提供准确的数据。因此,水环境监测人员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个人敬业精神,未雨绸缪,做好事前规划、事中管理和事后检查,并消除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以促进我国水污染防治进程。
        参考文献:
        [1]刘睿.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J].绿色科技,2019(16):126-127.
        [2]庄亨.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9(10):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