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改善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在现阶段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科学发展;路径
1档案信息化概述
1.1档案
所谓档案,是指包括各种文字、图案、声响等记录在内的,以往和现在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宗教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有巨大保存价值的资料,与人类社会代代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档案的搜索和研究,能够对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1.2档案信息化
所谓档案信息化,是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网络手段、计算机技术等,对档案资源进行有序整理与归纳,档案管理信息化迎合了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指导,对档案信息进行传递、接收、存储与利用。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遵循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以制订相应标准、规范和法规为前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最大限度的保护档案信息不被窃取和盗用。
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发展路径
2.1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重点在于能够让档案的查阅者、利用者从广泛的档案资料中直接、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建立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突出这一重点。因此,实现档案资料的共享是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所在。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促进纸质档案向数字化的转变和录入;其次,按照科学的标准和依据,对经过信息化、数字化处理的档案资料进行优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档案的基本目录数据库,使档案信息一目了然,保证档案资料的利用者能够明确查找方向,提高查找效率,也能够有效减少办公系统运行期间对内存的需求;最后,根据数字化档案的主要内容来大致分类,主要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专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开放性,以方便不同部门间的档案互通和共享,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例如,为了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应建立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对纸质档案完整的进行电子扫描,并将所有文件都输入到新建立的数据库中。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档案的时间、种类及不同的任务进行划分。待使用、查找时,查阅者输入关键词:便可查找到相关内容。
2.2抓好硬件夯基础
想要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高水平落实,相关岗位职责人员首先要保证信息硬件设备的完善,依据相关需要配置专项资金购进最新型的数字化、信息化档案管理相关设备,如计算机、扫描机、数码照相机等,同时,对这些数字设备进行科学维护与管理,防止因为管理不善而出现故障或是使用时,性能无法稳定发挥,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全面落实。与之对应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智能分类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也必须得到科学建设,这些软件同样要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保证其功能的全面与完善,能够在硬件设施的配合下发挥出更强大的档案信息整理与分析功能,辅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落实并满足档案管理方面的收集、鉴定、分类、存放、检索、利用等功能。
2.3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由于档案资源所涵盖的范围较大,信息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执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时,必须要整合其中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部分资源信息,并对该部分内容所具有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还要对所搜集来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详细分类及统一部署,再通过分级管理方式,为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归纳、整合、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2.4打造高素养高水平的专业型队伍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具备处理、分析、研究大量档案信息能力的同时,还要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数据库生产及维护能力。而要想加强人才建设,必须要丰富以往档案工作人员的单一组成结构,引进更多综合型专业人才,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后续培训以及充足的交流学习机会,使其不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切实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最大限度的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高效的实现档案管理的预期目标。
2.5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为了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对软硬件设施的改善与升级,建立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更要建立健全制度,且所建立的规章制度要与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建立起具有双向制约作用的管理制度,让领导层和员工间互相约束,避免因领导的独断专权,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制订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听取员工建议,做到有功必赏、有错必罚,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下,最大化的发挥个人工作能力。
2.6加大对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为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管理层应加深重视程度,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宣传与时俱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促使档案工作人员树立较强的档案信息意识,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是推动其深入发展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能动影响,才能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切实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使其更为主动地关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和心血,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2.7确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安全
在信息化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所有工作都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展开的,即所有档案信息管理任务都要通过信息网络这种操作方式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会受到网络特性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首先要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把档案资源统一上传并存储在云盘当中,当存储档案资源的电脑遭遇黑客或病毒时,就会发生档案资料丢失及损毁等严重后果。对此,就可采用档案资源备份的方式实现对资源信息资源的妥善保存和管理,同时,也应加强网络安全手段,比如及时建立防火墙等,并施行企业内部信息访问安全制度,设置相应的档案信息访问权限,同时采用密码校验制度,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档案信息丢失。
3结束语
要立足于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到档案管理工作战略发展当中,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更具有创新性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路径,同时还要在构建多元化管理机制方面形成科学体系,并切实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琳,王艳华.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5):115-116.
[2]肖璟.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112-113
[3]黄闵春.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