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手法理论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魏冰凌
[导读] 摘要:道路景观空间是城市总体景观中最主要的空间,是城市的骨架与脉络,作为城市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主导着城市总体景观,其它环境要素都要与它相联系并受其制约。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道路景观空间是城市总体景观中最主要的空间,是城市的骨架与脉络,作为城市空间的第一构成要素,主导着城市总体景观,其它环境要素都要与它相联系并受其制约。其绿化质量体现城市整体绿化水平,成为了城市风貌的标志。在道路绿化中如何合理的选取绿化植物,灵活规范的搭配园林植物,营造出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是本文探索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道路绿化;城市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植物作为城市园林要素之一,能够有效的缓解污染、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植物造景是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园林道路绿化种植设计中,应遵循植物的配置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配置方法。立足安全实用的观点,既要保证道路空间的美观,同时又要保障与周围环境协调。总之,道路绿化设计是以景观植物为载体,采用多样化的布局方式,对城市道路的绿化空间进行设计,从而让道路的使用者感到舒适、安全。
        1道路绿化设计指导原则
        1.1生态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种植设计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污染、降低噪音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设计中,注意乔灌草的组合搭配,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环境,从而保证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让园林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更好的保证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1.2安全性原则
        道路植物种植首先要满足安全性,分车带的植物种植一定要保持通透性,不能妨碍司机的视线,尤其是在道路交叉口、人行道等地段,在分车带被断开,其端部的植物绿化要采用通透式栽植。中央隔离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要遮挡夜间开车车辆间的眩光,通常在距离机动车道路0.6-1.5米的范围内种植绿篱或者枝叶茂密的常绿树【1】,注意根据道路的长度采用不同的植物品种或种植方式,避免因道路景观单调枯燥而引起的乏味、困顿感。同时,在视距三角内的植物高度不能超过0.65-0.7米,也不能形成过于复杂的图样,以免分散司的注意力。
        1.3以人为本
        据研究表明,汽车行驶 速度提高时,视野变小,注意力集中距离变大。同时,行车过程中,需要有间隔时间才能 注视看清目标,视点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的过程是模糊的。因此,在道路绿化种植时,要充分考虑行车速度和驾驶人的视觉特点,合理安排植物组团长度,降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2】
        2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
        2.1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
        乡土树种由于具有强大生命力,适应性强,对自然灾害等恶劣环境抗逆性强,便于养管,同时能体现出一个地域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国内对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常态,用量正逐步加大,价值也正在逐渐的展现出来,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青睐。不仅道路绿化,很多城市园林项目都需要大批量品种丰富、性状优良的乡土观赏树种来满足建设需要。


        2.2抗性强,便于养护
        城市道路环境特殊,由于较大的车流量、人流量,空气中充斥着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粉尘等;除了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外,冬天融化积雪的 盐水也有很大一部分渗入土壤,对植物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道路绿化的树种需要选择抗性强、便于养管的种类,抵抗恶劣的道路环境。
        2.4合理配比常绿植物
        在北方地区,落叶树种为绿化主要树种,常绿树种在改善冬季生态环境 和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3】因此,要想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必须注意常绿和落叶的配置比例,不同地区一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 不同的合适比例,大多数情况来讲,常绿植物一般为30%左右比较合适。【4】并 有研究表明,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分布越均匀,景观效果越佳。
        3植物配置手法要点
        3.1 一路一基调树种,一路一特色景观
        注重道路之间的差异性,增强每条道路之间的可辨识度,避免“千路一景”“千城一面”的局面,因地制宜地对,针对不同道路,根据其位置、长度及断面的不同,给予不同的主题定位,在种植形式、品种选择上都各有不同,突出差异性,确保每条路都有独特的可识别性,保证整条道路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打造‘一路一景一特色’的绿化景观。
        3.2  合理安排组团长度
        道路绿化设计的主要观赏者是步行的行人以及车行的驾驶者,因此植物搭配设置应结合车行观赏与步行观赏之不同需求,结合不同等级的道路行车速率为考量原则,根据实际需求将200米至500米不等的间隔为基本单元,单元之间的拼接处应增加植物组团,增强道路绿化的精致感。而单元内之植物配植应以自由流畅的曲线为基本表现手法,通过植物林带及群落栽植的景观层次变化来营造空间感,力求表现出静态植栽的动态效果。同种植物栽植相对较为集中以控制整体形态效果,避免出现小范围之混植。
        3.3色彩丰富,巧用彩叶
        近年来,彩叶植物在园林中应用较为广泛,彩叶植物在春季花期过后与绿叶植物相互映衬,弥补了春花过后,绿化景观色彩单调的不足,且彩叶植物易于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大大的丰富了园林色彩。畅通的道路很容易使驾驶员因单调感到疲惫,道路绿化设计应避免单调重复,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巧妙利用如金叶槐、金叶榆、紫叶矮樱等彩叶植物,彩叶植物成片、成块种植,形成强烈、醒目的美感,不断变换的色彩可以有效减缓疲劳,同时形成色彩丰富、活波生动的道路景观效果。然而设计中应注意注意控制彩叶植物在整体绿化中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应用不当会适得其反,造成炫光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绿化可以起到组织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减弱炫光、保障交通安全的作用,同时作为典型的开放空间,能最直观的展示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目前,城乡道路绿化已成为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标志。在道路绿化过程中,树种选择,植株配置是实现道路景观多样化的前提,也是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衡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周道瑛.《园林植物种植设计》2008年6月.
        [2]廖路勇.人性化的道路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33期.
        [3]张启翔.关于北京生态建设中树种规划的探讨 [J].城市绿化,2001,18:28-30.
        [4]孙庆立,苏元勋.城市 园林树木的生态规划[J].河南林业,2000,4: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