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我国基础建设正在不断加快,公路的路基施工对公路基础建设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往往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出行安全,因此,针对公路软土路基的复杂情况,需要相应的处理技术来保证工程质量。本文就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项目;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为降低软土路基对于公路施工的影响,保证公路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提升路面通行能力,改善区域交通情况。施工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构建完备的施工技术方案,合理应对软土路基带来的施工难题,推动公路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
1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现状
在公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的现状中,由于存在部分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于相关问题的不重视的情况,导致实际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效果不佳,从而导致软土路基的公路质量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标准。部分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环节过于重视,而对于路面设计和软土路基处理问题的关注较少,让实际施工中存在的软土路基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否则会导致基础建设公路工程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标准。由于我国以往的公路建设施工单位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问题不够重视,否则为导致相应的道路路面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处理实际软土路基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同地区的软土路基往往情况不同,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否则会导致实际的软土路基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实际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存在着不完善、不科学的问题,常常导致公路工程中实际软土路基的问题不能够得到相应的解决,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公路使用寿命的缩短。同样在当前的软土路基处理上,不仅存在着问题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与处理技术的选择不合理问题,而且存在着相当大部分的软土路基处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软土路基的情况复杂多变,因此,要求相应的处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老道的经验。然而实际的公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相关处理人员的水平不足而导致不合适的处理操作,导致软土路基的实际情况得不到改善,从而影响软土路基公路工程的不达标。
2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策略
2.1施工准备
(1)施工开始前做好现场调查,以地勘报告为依据对软基具体分布范围进行核查,并确定软基的埋深与地表水、地下水实际情况,然后结合设计要求进行专项方案的编制。(2)软基处理建议在旱季与枯水季进行,在施工中应密切注意实际的天气变化,同时要尽量做到随挖随填,以免产生积水坑。
2.2换填法
目前,换填法的应用较为广泛。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清除柔软土壤,填入性质更稳定的土壤。现阶段的填充方式包括传统的人工填充和机械填充,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土层的稳定性。需通过多次夯实处理,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考虑到软土地质的特殊性,应加强现场地质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换填策略。
2.3排水固结法
为消除软土路基对于公路项目施工的影响,多数施工人员在进行软土路基的施工处理时,主要采用排水固结法,这种施工技术方案,操作难度相对较低,施工成本规模较小,因此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技术原理在于,施工人员通过提前进入施工区域,掌握软土分布、厚度以及透水性等基本情况,在基础上,在软土层中设置相应的排水单元,利用这些排水单元,将软土中积累的水分快速排出到相关区域,这种排水方式,可以达到固结软土的目的,保证软土额定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土沉降的问题。
与传统的排水系统以及加压系统有着明显的差异,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方式更为多元,充分适应不同场景下的软土处理需求,以应用频率较高的堆载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为例,两种排水固结方案,不借助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质条件,实现软土内地下水的排出。以排水系统为例,在排水系统设计、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充分评估施工区域的土层特点,根据地形的变化,设置排水沟槽,通过在软土区域增加一定的外部压力,使得软土中富集的水分能够快速排出。砂井堆载法则是在堆载预压法的基础上,通过增设砂井的方式,加快整个水分排出的速度,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实度,改善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在排水固结法应用过程中,为保证实际的应用成效,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做好软土性状的勘察、记录以及评估工作,以软土的性质特点作为突破口,结合过往的有益经验,选择排水设备,设置排水结构,制定相应的排水固结施工方案。例如从过往经验来看,对软土区域预压强度、预压时间的科学调控,不仅能够提升预压施工的成效,改善排水固结效果,还可以在保证施工成效的基础上,缩短软土路基的施工周期,提升整个施工项目的效率。
2.4加载法
加载法的应用场景较为特殊,路面施工结束后发生沉降现象时,可通过加载法处理。该方法可以维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避免持续性下沉。施工中需注重多路面沉降的观测,记录时间和幅度作为依据,分析路面沉降规律。在条件允许时,应选择最优填充土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并制作土质样本加以分析,提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全面确保填充土的强度,从根本上解决软土路基下沉的问题。
2.5软土转换技术
在软土路基路面施工处理技术的优化策略中,可以采取改变软土转换处理技术。软土转换处理技术通常只适用于软土地质厚度相对较薄并且路面填挖深度不能够超过3m的软土路基施工情况。在使用软土转换处理技术来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时,需要借助机械来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软土挖出,然后采用碎石等具备一定硬度的材料来进行有效回填,从而实现对低厚度软土地基问题的有效处理。软土转换处理技术在实际施工处理之前,往往要求相关的路面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设计,同样由于借助机械设施要让相关的处理人员掌握施工的核心,让相关的设计人员通过相关资料的审查,确保软土转换技术在实施过程前能够对换填材料进行选择储备。通过对低厚度的软土地基实现转换和夯实,确保软土转换后能够符合公路建设路面铺设地基的基本标准,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审查,确保低厚度软土转换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6粉喷桩施工技术
在现阶段公路桥梁的建设中,粉喷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以水泥和石灰为原材料,根据使用需求掺入适量添加剂,经过持续性的搅拌后形成稳定性较好的固土桩,能解决软土地基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粉喷桩施工前应做好试验,明确合适的材料配比,指导拌制性能良好的混合料。粉喷桩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对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施工全程均需确保送浆的持续性,不可出现停浆现象;若因人为或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被迫暂停施工,会对整体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无法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结语
公路项目在软土路基的施工、应对环节,暴露出软土路基滑坡、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对于公路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平整性以及耐久性产生了极为消极影响。为实现软土路基的合理化处理,技术人员需要在综合评估施工区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软土路基施工方案的合理化应用,保证处理工作的有效性,防范软土路基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韦成衡.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处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2):312-314.
[2]胡永强.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9):117-118.
[3]张峰.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5):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