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宁波 315715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临终关怀认知与社会参与研究,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临终关怀社会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为今后的临终关怀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临终关怀;认知;社会参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是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较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发人群。新冠肺炎的强传染性、不确定性和致命性等特点[2]以及医疗资源短缺情况使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使得患者和家属无法在一起,加重患者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使得临终关怀事业面临巨大挑战。
一、概述
我国十四五规划作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这一主要内容,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而突如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对我国的医疗和养老事业带来很大冲击。[3]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较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发人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各方压力骤增。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使得临终关怀事业面临巨大挑战,高质量、有成效的照护服务难以保证。[4]
二、发展现状
1.社会现状
1)政府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重视度不高,对临终关怀的的宣传较弱,经费投入较低,使得医院的相关机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受到经济阻碍,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临终关怀事业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以及慈善捐款,但是我国社会支持力度比较低,这样更加导致临终关怀成为一个陌生的专业性词汇。
2)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目前,我国未明确建立专业性临终关怀法律,与临终关怀有关的法律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并且没有明确规定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概念不清晰,使得临终关怀医护人员在医疗照护时无法可依。
2.机构现状
1)多数三甲医院都没有设置临终关怀病房,生命末期患者“过度医疗”,80%的医疗费都用在了晚期治疗,这不仅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5]还给许多家庭带去无法承担的昂贵医疗费,导致家属将患者接回家,也不考虑临终关怀服务。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班人员数量的限制,导致人员调配不足,照护服务无法正常运行。加上志愿者服务的停止、病房的封闭管理(家属无法进入),部分医护人员还要做着志愿者和家属的工作,导致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暴增,从而导致心理和身理的不适。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发人群。医护人员面临着自身感染的风险,同时还要关注患者情况。
3.公众现状
1)受我国的“孝道”观念的影响,多数晚期患者都是有家属来照料,只有少数患者会选择专业的人员来照护,再加上公众缺少死亡教育,大多数人对死亡都是回避、排斥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较为困难。[6]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患者不能及时进入病房,甚至无法进入病房家属与志愿者不能进病房陪伴,患者与外界联系少,情感需求的不满足,生命末期体验感的不佳,难以给予患者一个满意的感受。
3)对于住院患者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房实施封闭式管理,志愿者服务的停止,家属无法陪伴在患者身边,出现焦虑的情绪,导致家属心理压力的增大。甚至患者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使得家属具有遗憾等负面情绪,影响日常生活。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数字化下的临终关怀社会参与模式
随着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纲要,要想预计到2030年实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可以说,仅仅通过形式和流程上的升级是无法对整个临终关怀机构,乃至所有的机构养老产生实质的推动效果。因此,依托我们调查分析中公众对政府的临终关怀政策认知较少以及临终关怀社会参与度少,从中得出政府应制定真正利民利己的政策,可打造数字化的临终关怀社会参与模式,[7]依托临终关怀产业机构、园区、基地的社会网络和公众基础,融合“大物移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面向健康养老的数字化平台,更有利于政府规范临终关怀现代化服务体系,保障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2.加强对临终关怀专业人员的培养与选拔
建立健全相关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机制。不仅要对临终关怀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更要保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安全实施。第一,明确临终关怀人员的工作是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要求护理人员第一要有耐心,面对繁杂的事物不会感到厌烦;第二,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心理学,护理知识等,临终关怀是个特殊的服务,相关人员要从多方面周到的照顾患者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和选拔也要从多方面进行;第三,挑选服务意识高,临终关怀服务一般是在患者无人照看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服务人员有高度的服务意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注意自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时刻关注患者,真心诚意的照顾患者。
3.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临终关怀服务不仅需要国家参与,更要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进入该领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社会力量的加入(如民营企业)给该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只有各方资源相互配合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临终关怀项目的发展建设,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慈善机构的建立,并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培训专业的管理人员,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学校方面
1.加强生命教育、临终关怀教育
学校在严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条件下,应加大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完善临终关怀的教育框架和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加强他们对死亡的正确认识,提高对死亡的认知能力,改善对死亡的认知态度。进而改善社会公众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识和态度。[8]
2.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学校和各方资源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参加临终关怀志愿者服务,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9]
(三)机构方面
1.专业机构落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参与
目前,国内的临终关怀发展还比较落后,各方面的人员和设施都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作为临终关怀实施主要途径的医院和养老院来说,开展专业人员进行照护。而且由于我国国情,医院和养老院等机构也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知识的培训。对老年人的儿女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子女对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临终关怀水平,帮助临终者更加舒适幸福的离开。
2.非专业机构加强基础设施的提供和人员的专业性
临终关怀服务作为人口老龄化时代衍生出的的项目,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这对于临终关怀的非专业机构和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社区临终关怀、居家临终关怀的客观条件达不到要求,对患者也是一种压力。但是国内目前的临终关怀项目的发展由于缺少专业的人员和培训结构,导致临终关怀项目开展比较困难。对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项目的投入,开设一些临终关怀服务专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和一些实践的临终关怀的服务,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再配备临终关怀的基础医疗设施。
(四)公众方面
1.公众应提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了解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需要了解临终关怀服务,公众也需要认识了解临终关怀。只有知道了临终关怀是尊重生命,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才是对大家,对整个人类有好处的事,才能让公众从心里逐渐接受并实行临终关怀。
2.公众自身要尝试接受生与死,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就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广大公众的不了解从而形成的不理解临终关怀行为。如果要改变现在这种局面,使临终关怀服务发扬光大。那么不仅政府、学校和各个福利机构需要努力,而且公众自身也要努力改变自身固守的观念,充分认识了解生死观,尝试接受生与死。可以在保障自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下,参与志愿者,亲身接触临终关怀。只有这样经过时间的推移,临终关怀这项服务才能推广,造福公众。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中国医药,2020,15(06):801-805.
[2]靳英辉,蔡林,程真顺,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01):1-20.
[3]胡珊.新冠疫情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冲击及启示[J].黑龙江科学,2020,11(20):162-164.
[4]肖云,王冰燕.中国五保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困境与解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4):103-108.
[5]刘跃华,杜天天,戴伟.基于湖北省医保数据库对恶性肿瘤患者全治疗周期医疗资源利用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10):821-826.
[6]任嵘.谈临终关怀的现状及进展研究[J].保健文汇,2020(11):132.
[7]王星明.西方主要国家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4,35(01):40-42.
[8]吴双倩,周莹莹.“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7(20):240.
[9]孙璇,周莹莹.大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志愿服务情况调查分析[J].才智,2017(20):39.
作者简介:
缪晓萱(2001年5月),女,汉,籍贯浙江省台州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