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大厦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助其发展更为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工程建筑的发展,不仅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与民生发展息息相关,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建筑行业稳定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整体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国家对于城镇建设加大发展力度,给予了建筑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如今,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满足建筑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还能结合人们需求对其进行改善。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进步
在我国的建筑发展史中,主要的工艺为土木建筑,建筑工程的兴起,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过程中最有市场的一类结构,具有一系列优越性。工程建筑中容易出现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来弥补,其在应用过程中广泛受到关注,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结构进行改良,使其通过更加创新的手段,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大体积混凝土应用了先进的施工手段,使工程建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体积结构在施工技术上,存在的不足还是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混凝土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会涉及多个步骤。其中包括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浇筑以及长时间的养护。施工技术的提升,可以更加适合建筑施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建筑行业更大的上升空间,更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工程建筑结构。
2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选择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
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影响着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寿命和开裂程度。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矿物成分的不同,对混合材料的掺杂也不同,水泥作为主要材料,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中热硅酸盐水泥或者低热矿渣水泥。除了主要材料水泥的选择之外,还有掺合料的选择,粉煤灰和矿粉是比较常见的掺合料,将矿物掺合料磨成细粉,减少水泥量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并且降低水泥初期的水化热。粉煤灰作为掺合料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混凝土的骨料反应,减少裂缝的发生。
2.2混凝土拌合的技术工艺
在原材料准备与配合比设计全部完成后,即可将原料运输至拌合站处进行搅拌加工。正式开展搅拌加工之前,相关人员务必坚持“先检验,后进站”的工作程序要求,按照设计方案、工程标准等严格检验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各类原材料的性能质量。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水泥无复试报告、砂石表面有明显泥土、砂石骨料风化严重、外加剂减水率不达标等情况,应不予进场并及时上报,以确保为后续浇筑施工的成果质量把好“材料关”。确认原材料无误进站后,可按照相关规程进行原料的搅拌处理。此时,相关人员应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并对搅拌时间、搅拌量等进行适宜性控制。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建筑工程中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振捣技术的实施,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平整性等,可以在浇筑带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结合混凝土自然凝固的状态,在混凝土三个部分均等设置振捣器,从而保证振捣的密实性。在夜间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照明,并看到底层钢筋。
在实施混凝土振捣技术时,振捣棒的应用应该上下抽动,将混凝土上下层充分震动,每一次的振捣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表面的均匀性、平整性,不再出现混凝土下沉、气泡为基准。假如钢筋混合较大时,震动角可以适当倾斜。主要注意的是,在振捣过程中,振捣器应该远离钢筋、预埋件、管道等,避免出现碰撞,影响振捣效果。
2.4加强控制约束力
首先,加强控制建筑结构外部的约束力。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滑动层的方式,使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横向受力约束得以降低,同时通过设置垫砂层的方式,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纵向受力约束,这样一来可以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安全风险因素缩小到最低范围,再做好温度控制防止措施,从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内部应力的变化。其次,加强各种温控措施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建筑材料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而且还能改善建筑材料之间接触形变的现象,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现象。
2.5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对此,应该合理把控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尽可能提升整体结构的性能,减少裂缝的出现,而且还能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保证施工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划分时,应考虑区段划分情况,包括施工长度、施工范围等,对结构进行细分。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经过后浇带施工能够促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具备工程施工要求的抗拉能力、韧性等。在一般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40天进行,在进行浇筑之前应该对凿毛进行合理处理,保证混凝土接触面的清洁性和湿润性,并关注温度控制,避免出现热胀冷缩情况,对建筑施工造成影响。
2.6监测施工全过程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的方案,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时获取混凝土的内外结构温度以及天气温度和大气湿度等条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各个监测点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比较大,结合施工材料的自身特征,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需要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实时传输温度数据。复杂的施工环境导致无线传感器受影响较大,对监测传感器性能要求比较高。大体积混凝土监测周期长、实时性要求高,即便是温度异常的夜间还是雨天,都要保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全天候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7混凝土养护的技术工艺
最后,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相关人员还需对混凝土实施较长周期的保养维护,以保证混凝土处在健康的成型状态当中,避免裂缝故障、沉降故障等负面情况出现。例如,在某建筑的混凝土承台施工中,施工人员采取了“外蓄”的养护措施,即在混凝土基本终凝后,用塑料膜、麻袋片对其进行常规的外部保护。而在混凝土内外温差达到25℃左右时,再覆盖上毛毯、二层塑料膜等加护措施。养护时长达到7d时,拆除侧模,并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长达到15d时,终止养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混凝土承台的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实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最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从而推动工程建筑行业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彬.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22):286-286.
[2]刘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1398-1398.
[3]郭志达.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与装饰,2019(3):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