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 徐志辉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徐志辉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化政策将众多人口聚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地区,只有占地面积小可容人量大的高层建筑可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非常受欢迎。
        增城市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城市化政策将众多人口聚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地区,只有占地面积小可容人量大的高层建筑可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追求,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非常受欢迎。为确保高层建筑质量,需要抓好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土建工程施工,这是影响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需加大土建施工监督管理,提升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提高其施工质量,这对高层建筑工程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概念和特点
        高层建筑具有面积大楼层高的特点,其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众多的机械设备。由于工程量巨大,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确保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以及运输工作,工程队要做到人员充沛,充分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从而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非常大,有些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环境并不理想,也是建筑单位面临的一大重难点。这么多人力物资应如何分配、各种机械设备在现场怎么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也考验着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另外,高层建筑施工由于体量比较大,其施工工期一般在3年左右,这就需要考虑不同季节施工带来的影响因素。建筑领域一向有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目标要求,因此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科学规范的安排施工工序,并且在施工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和施工进度管理,这样才能保障施工安全生产。再者,高层建筑一般采取多项目同时施工策略,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协调好各施工部门进行密切配合,做好技术沟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保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一、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
        1.对高层建筑土建施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土建施工前对高层建筑做充分合理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一方面关系着建筑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是工程造价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土建施工前,应对即将建筑的高层建筑进行功能质量的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施工地周边的建筑分布情况。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并对土建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的规划,对此阶段的相关技术做充分的准备。在土建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进行,对土建施工中的技术要严格要求。
        2.保证土建施工材料的质量
        保障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阶段的正常进行应当对建筑施工材料做严格的要求。在施工前,应该对建筑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等级钢材结构,混凝土等材料的配置,并将配置方案在法定的建筑试验机构做级配实验以满足实际建筑工程的要求,在实际的土建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级配之后的试验室配比进行。大量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混凝土中的各成分间的相互影响是比较大的,砂率每降低 1%,则混凝土强度下降 7%左右,石子砂土级配影响和水泥数量影响为 4~18%。因此应当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既定的级配方案进行,否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是很严重的。
        3.在土建施工中对高层建筑形变进行监控
        建筑裂缝一直是建筑学上的一个难题,有效的控制建筑裂缝或预防建筑裂缝的发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采用的方法。高层建筑由于建筑高度高,结构复杂,建筑地下部分较深,整体建筑的受力较大,因此建筑裂缝更易在高层建筑中出现。目前,裂缝可以划分为运动型裂缝,不稳定型裂缝,闭合裂缝等几个类型,这些类型经常采用抗放方式进行处理。此外在土建施工中要对建筑上的裂缝进行及时的监控,对新出现的裂缝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及时处理。在土建施工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已出现裂缝问题的高强度水泥,采用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量,降低水泥量可以合理选择砾石的颗粒大小,砾石的大小是影响水泥用量的关键因素。在施工的工艺上也应当尽量避免震动的出现,有效的消除振动源,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气泡也是减少建筑裂缝出现的关键因素。除了在土建施工中采用相关的技术进行裂缝的有效防止,在建筑中的混凝土养护也是预防裂缝出现的有效措施。对于施工中早期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裂缝应当主要采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处理,控制构建的湿润度,减少新建混凝土建筑体的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降低由于水分快速蒸发引起的混凝土建筑体收缩引起开裂。高层建筑上的大面积混凝土体比较多,对于这部分的处理应当采取埋设散热孔或通水排热等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在建筑后的 3~5d 需要在养护中对混凝土的表面、中间和底部分别进行温度跟踪监测,在温差较大时应当采取浇水降温等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避免整块的混凝土体出现裂缝。


        4.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技术选用
        高层建筑的不同高度结构应为受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土建施工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不尽相同。高层建筑的上部楼体受力较小,但风力对楼体的力比较大,下层结构楼体受力很大受风力影响较小。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应当使建筑下层结构的刚度大,承重墙、承重柱较多,而在对高层建筑的上层减少墙体和承重柱的数量,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的空间。建筑功能和建筑结构往往是相矛盾的,现实中往往是要求建筑下部空间大,上部建筑空间小,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转换的楼层合理设置一定功能的转换层以满足正常的要求。带有转换层的上层建筑剪刀墙结构和带转换层的下层简体结构中转换层的高度是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二、高层建筑土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混凝土与地基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地面部分非常高,那其地基一定要打深打牢,确保安全。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需要先对照设计图纸找到测温点,一般可以选择电流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设备,传感器的接头线2接部位可以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密封再埋入测温点,一定要仔细检查并采取措施保证传感器已经固定好且安装无误。然后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工作。应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来配置混凝土,按照比例掺入5~40石子、中粗砂、粉煤灰以及减水缓凝剂,并确保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高于10h,以满足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浇筑。最后,浇筑混凝土需要注意定点分段、薄层浇筑、坡度一致、循序渐进、一次完成,分层厚度一定要控制好,浇灌同时进行适当的振捣。
        2.灌注桩以及挖空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要合理地进行桩孔位置的分析设定,根据工程设计的各项要求进行施工开挖作业。在施工中如果要进行人工的建设掏空处理,则要在高地下水位的桩孔位置进行挖掘作业,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做好护壁处理,避免在施工作业中出现桩孔崩溃的问题。进行降水排放之后要通过泵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动作业。而利用机械设备处理桩孔时,则要合理地进行空排水、凹槽以及泥浆池的设置。钻孔作业完毕之后要及时进行孔洞的清理,通过机械摇摆钢筋深入孔洞之中,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捣处理。进行灌注桩孔的施工时要做好直径以及角度的管理,根据要求进行检查,做好施工中细节因素的管理与控制,根据要求进行各项信息数据的测量处理,根据数据的变化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在施工完毕之后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检验分析,及时处理以保障工程质量。
        3.旋喷注浆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在土建施工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进行软土地基施工,应用旋喷诸注浆桩地基施工处理技术能够起到良好的施工效果。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护并制成原有结构,并且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碎块和浆液融合在一起,促进地基防渗性能的提升,进而更好的保障地基的安全稳固性。现阶段,旋喷注浆桩地基施工技术凭借自身操作简单,成本低等方面的优势,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当中实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该技术的过程当中,应结合工程施工标准进行应用,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旋喷注浆桩地基施工技术的价值作用,在确保地基强度的基础之上,提升施工质量。
        4.深基坑支护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其包括地下连续墙以及钢板桩支护技术。在施工之前要基于要求进行准备,做好支护桩建设,锚杆施工,基于要求进行深基坑的施工作业。在施工中很容易诱发各项安全隐患,对此,为了提升施工治理水平,就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其进行合理的预防以及控制处理。在施工中要基于地质特征以及条件,制订符合要求的检测方案,做好异常状况的分析以及反馈,并及时处理。进行深基坑支护作业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做好排水以及治水处理。同时要基于要求进行土质监测分析,及时减少各种不良因素。
        结语:
        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施工关键技术包含多种,所以未来工作中必须要把握施工细节,持续完善关键技术实施路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整体土建施工质量,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质量问题发生,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高层建筑概念设计[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张同波.建筑工程中影响施工的部分设计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施工技术.2011(1).
        [3]徐培福.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