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路建集团鑫业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借助于智能化技术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勘察、设计、测量、施工、检测等效能,为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显著地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水平和质量。本文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智能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说明高速公路应用智能技术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技术;公路工程;建设运用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公路工程建设逐步采用了智能化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智能技术,从施工前的检测、测量、绘图,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让机器人代替人力来解决繁琐而有危险的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一、倾斜摄影技术在公路勘察应用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倾斜摄影也逐渐兴起,它依靠实景模型对被测区域进行有效的观测。该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影像,测绘人员通过借助该技术实现的实景模型能够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倾斜摄影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在路面上架设多个照相传感器,利用不同斜面角度的照相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再根据相关数字技术处理后呈现出三维的实景模型,使公路勘察更形象、更具体。
三维智能技术在公路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空摄影的视觉三维再建技术,是一种能够对倾斜式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后生成实景三维模型的重建关键技术。通过航空摄影拍摄采集得到的图像能够通过智能技术进行自动识别筛选,然后对其进行相互的叠加,通过智能技术进行转化形成三角网模型,这一模型使得图像显得更加立体。这种测量方法与我国传统的手工建模技术有很大区别,如:在高速公路测绘阶段,相关人员可以借助这一技术,能够获取得出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对其周边真实情况进行把控。因此,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应该合理应用这一技术。2、公路地形模拟的虚拟现实浸入式模拟展示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设备等手段,构建三维虚拟环境,充分显示倾斜图像的输出结果,使公路测绘人员在建立的虚拟环境中,运用自己的思想,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使人们在体验过程中有更真实的感觉。举例来说,测绘人员可以在公路上模拟地形展示,通过这种技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装置,可以掌握测绘区域内的真实地物或地形、环境等。
二、公路测量GPS技术在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应用
2.1 GPS 静态测量
对观测到的时间进行有效选择即借助于下载的卫星星史文件中来编写 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表。并且编制了观测计划书,使得这个观测站的设置能够完全与交通相结合,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按照定位的时间选择定位的方式即采取静态定位或者是快速静态定位。
2.2 GPS 动态测量
GPS 动态测量的主要操作步骤是通过测量员在控制点进行十多分钟的观测,经过仔细观察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而流动站在观测时,需要按照预定的采样时间间隔进行自动观测。因为定位方式比较特殊,流动时要对卫星等进行观测,防止 GPS信号失锁。在公路勘测阶段,可以借助动态测量等手段,对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对中桩、横截面等进行测量,从而达到对地形地貌的准确测量。测定时间约为4~5 s,且精度较高。
三、公路施工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3.1 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代替传统工艺,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本文以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为例,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a、降低一定的结构风险,提高整体结构质量,使公路使用寿命延长。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可以精确地控制预应力值,从而达到控制误差范围的目的。b、保证延伸量在±6%左右,绝对不要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检查。检测方法主要有: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之后,由计算机计算其延伸长度。c、多级同步张拉技术使张拉变得对称化,解决了张拉以前不同步的问题。d、对张拉过程进行了规范,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使预应力引起的损耗等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加载率或持荷时间增加。e、采用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可对张拉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记录,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跟踪,并能有效地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人为遗漏或造假现象的发生。
3.2 路面压实中应用数字化技术
路基压实能显著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公路的压实度问题,预防和改善影响公路压实度的各种不利因素。借助于智能技术,施工人员可以获得路面压实状况。利用数字技术来控制碾压机的碾压次数,同时也能控制碾压速度,使碾压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另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与汇总,跟踪路面压实过程,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操作方法。
3.3 路面摊铺中应用数字化技术
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对路面摊铺作业进行了全面控制,可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各种病害(裂纹、积水、沉降等)。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铺装速度应适度,铺装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对高速公路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摊铺的速度还可能会对后续振捣施工等造成不利影响,路面初始密实度难以满足规范标准值。因此,在路面摊铺的环节中,施工人员需要高度地对摊铺的速度给予重视。在铺摊时需要铺摊机的运行速度。要提高公路路面摊铺质量,还必须对摊铺温度或振捣频率、供料速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摊铺质量。高速公路铺摊时,需要借助智能控制手段,对铺摊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保证铺摊质量符合技术标准要求。此外,数字检测系统的应用,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在输入数据时,有效地判断摊铺质量,及时纠正和调整目前摊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技术员也可将检测记录数字化,为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四、公路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公路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能够全面反映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状况,优化路面结构设计,主要由检测终端、信道或控制服务中心、路面巡检 GIS等组成。目前该技术已完全替代了贝克曼梁弯沉试验装置,还可以作为公路工程验收时的重要参考。这款智能落锤弯沉仪通过模拟路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变化情况,收集相关检测数据,及时优化路面结构,有效地减少了路面沉降现象,提高了路面承载能力。公路弯沉智能信息化检测技术与 GPS 和 GIS 技术结合,从而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对试验的数据等进行快速地收集和分析。
五、结束语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运用智能技术,是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公路施工和管理中复杂技术难题,提高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价值,是推动公路建设和管理技术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鲍涛.BIM技术在公路品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83-84.
[2]李卓灿,冯晓.BIM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山西交通科技,2019(01):86-90.
[3]陈静.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4):22-23.
[4]赵炜诚,胡长顺,许志鸿.人工智能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