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 010020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挑起了再造城市新形象的“现代地标”任务。城市轨道交通空间的公共性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通过公共艺术的各种形式使乘客与轨道交通空间发生关系、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创造有意义的公共场所,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使用中的重要话题。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从文化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做出文化定位,通过对城市文化的梳理,对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对城市文化历史、人文精神等进行分析。对规划层级文化定位,明确主题,实现对城市文化脉络,人文精神的表达,以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对城市文化历史及未来发展的阐述。
关键词: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全网;概念性设计
引言
中国已进入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时期,超巨大城市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在解决城市人口日常生活秩序与持续宣传、弘扬中国的文化艺术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一个宏大的课题。如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手段,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而中国当下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空间无疑成为了这一城市文化艺术的节点。
一、调研分析
(一)规划调研分析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呼和浩特为目标,改造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东部新区,打造北部生态观光带,建设南部现代产业园,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二)文化调研分析
对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城市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文化调研对涉及到城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旅游胜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服饰歌舞、语言文字等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调研。
1、文物古迹。大召无量寺、观音寺、金刚舍利宝塔、席力图召、清真大寺、公主府、昭君墓、绥远城将军衙署、清代绥远城阜安门遗址、乌兰夫故居、大窑文化遗址、兴隆洼遗址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爬山调、脑阁、晋剧(中路梆子)、二人台、和林格尔剪纸、王昭君传说、查玛、青城德兴源烧麦、黑矾沟瓷艺、青城面塑技艺、蒙古香牛皮靴制作技艺、炕围画。
3、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
4、蒙族服饰。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5、民族文字。内蒙古自治区使用传统蒙古文字,主要通用回鹘式蒙古文;与蒙古国主要使用西里尔蒙古文音同字异。蒙古文字从蒙古人开始纪录自己的语言以来,就有很大的变化。在过去蒙古语还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记录蒙古语就要采用其他友好邻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蒙文是在回鹘文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文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二、成果应用
通过点、线、面的设计方法。确认了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全网概念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轨道交通公司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来自呼和浩特、北京等地的相关专家对此次规划设计给予了认可,明确工作方法的切实可行性,并为后续的工作给出了建设性指导建议。
[点]即[车站],是轨道交通空间文化的具体承载者,所有的设计思想最终都要通过[点]来反映和实现。
[线]即[线路],是轨道交通车站装修的基本考虑形式,从规划,建设入手,都以[线]为单位开始的。
[面]的区域特性赋予了线与线不同的个性,而[面]又通过[线]的贯穿强化了[面]的特性,两者相互影响和制约。
[体]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代表人,是指人在轨道交通空间中的主观活动性以及[空间体验];[客体]体现线网,通过空间点线面的集合,形成以地下站点文化为主的[线网文化生态]有机体,具体表现为空间[四位一体设计]手段。
三、全网概念设计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体现了鲜明的设计主题,主题的表达也体现出站点地域性和文化性。空间设计文化主题明确,方案新颖,文化艺术的表现力更加强烈,对公共空间的整体把握也更加成熟。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尤为重视文化属性,所以轨道交通公共空间就成为了文化的传递者和表达者。
以文化为先导的总网规划之下,将文化艺术与轨道交通功能诉求进行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总网规划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城市文化主题定位,各线路主题定位及各站点主题定位。
(一)全网文化主题定位
城市文化主题定位,通过对城市历史文脉及未来发展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网总的文化主题方向。城市轨道公共空间设计在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文化宣传、城市形象塑造、价值观展示等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逐步成为城市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以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为契机来推动文化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在坚持践行“文化自信”背景下,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载体,承担起了传承城市文化的使命。全网文化主题正是城市面貌的缩影和城市对外宣传的口号。
(二)各线文化主题定位
在各线路各站点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各区域特征及文脉,了解城市历史,风俗、行政、商业、工业、教育、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人文古迹等物质非物质文化内容。对城市文脉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绘制城市文化地图。在文化地图的梳理下,完成对各线路的主题定位,从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创新发展、风俗民情等角度实现各线主题定位。同时确定出各线路线路色及各线空间主体风格。
(三)各站点文化主题定位
在全线主题及各线主题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全线各站主题定位。在线路重点站中表达该线路重要的文化属性内容。使地上文化属性与站点文化主题相互交融,营造一种持久的人文环境氛围,充分强调了站点周边的文化属性。同时在此基础上确认各站点公共艺术的主题及表达方式。
四、结语
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和空间设计需要进行总体规划,从城市的整体概念出发,对总线路、重点线、重点站、普通站等进行整体、系统的安排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和空间设计呈现出有序、价值感,真正实现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总网概念规划设计,是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系统视野下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分析,是当代中国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方法新趋势,通过实际规划项目的实践找到了城市轨道交通文化规划方法,填补这一国内还鲜有的室内空间领域文化设计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晖.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J].传播力研究,2018,22(10):173.
[2]闫高辉,岳长庚,.地铁车站公共区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7(8):33-35.
[3]毛维.在轨道交通工程中人性化设计的运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3):95-96+100.
[4]张龙浩.城市轨道交通重点车站建筑设计模式的反思与优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