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土地储备和利用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战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已成为我国发展空间治理的主要举措和发展平台。近年来,我国的空间规划类型很多,如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涉及的政府部门多,规划标准不一,导致规划协调困难、规划执行不力的问题。土地空间规划的提出是我国空间体制改革和建立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新时期土地空间规划的要求
1.1国土资源基本保障
通过我国多年的规划实践,在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之初,“土地空间”作为一种三维空间表现形式,各种资源都是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资源。“国土空间”的属性已基本得到确认。中国陆海面积大,各类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地理条件跨度大、差异明显,我国土地空间和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前高投入、高消耗的格局,使得土地、粮食、淡水等资源的减少和地区间的不平衡更加明显。为了在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利用资源,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保障各种资源的安全,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要求和核心问题。
1.2实现生态安全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保护生态安全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土地空间包含着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命共同体,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生态本质。我国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空间已成为陆地空间的主体。在新的生态时代背景下,土地空间规划以确保生态安全为首要任务,确保生态不受破坏,生态安全是土地空间规划的根本前提,在如何实施生态保护、创造优质生态空间方面,应该有合理的理论依据支撑和布置。
根据我国国情,丰富合理的陆地空间生态系统建设是划定生态空间红线、界定国家生态功能区范围的保障,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体系,以高质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安全为目标,最终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目标。
2基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2.1区位理论对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布局优化的影响
国土空间规划应确立空间优化原则。从空间规划控制和新时代背景要求两个角度考虑空间开发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严格控制区域刚性底线,优化处理生态空间和农业,尽可能保障城市发展空间,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促进可持续绿色发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平衡协调地发展区域内的景观、森林和陆地湖泊。
柏吉斯的同心圆理论是在1923年提出的。伯吉斯的这项研究在城市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许多学者坚持并提出了城市发展中不同空间的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hought提出的扇理论和Harris、Ullman提出的多核理论。基本上都是在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中总结出来的。
伯吉斯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建立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组织的模型。他把城市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区域:第一个是靠近中心的中心商务区,这是城市的中心,是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和政治活动的集中地。有办公楼、金融机构、娱乐场所,公共设施比较齐全。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外围区域。它曾经是一个城市富有或权威的地方。然而,由于商业和其他设施的入侵,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富裕家庭离开了这一地区,逐渐成为贫民窟,成为一个衰落的居住区。三环是工人居住区,方便产业工人和低收入白领进入他们不断迁出的就业场所。四环是一个不错的居住区,主要居住在中产阶级,以公寓为主。五环是通勤区,主要生活在中上层社会,他们大多在中央商务区工作。
2.2城市发展理论与有限发展能力的关系
新时期土地空间规划的首要目的是以双重评价为标准,合理控制三线界限和土地开发能力,打破资源环境约束。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通过三线划定和控制,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和开发能力,迫使现行土地开发经济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早在1898年霍华德就提出了乡村城市理论,旨在解决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病,抑制大城市的扩张。“乡村城市”理论提出了发展边界的雏形,即在城市边缘建立绿化带,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城市的大规模扩张和蔓延。20世纪30年代,大伦敦计划首次提出以绿化带为边界来限制城市扩张。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蔓延严重。在新城市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城市增长边界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根据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差异,严格界定边界。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下滑,过度郊区化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维护成为政府的负担。“精明增长”理论是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下郊区的扩张,目的是有效控制土地,抑制城市的蔓延。
这些理论的提出是为了防止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各种负担,目的是强调开发边界内土地的有效利用。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三线三区的划分是城市发展的本质。它也是控制城市扩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以边界的形式限制城市发展。在城市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城市发展需要依靠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边界来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能力,从而为编制土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3城市生态背景下的空间发展模式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开始研究城市生态的内涵。从城市规划和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关系,用社会、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来协调现代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自我调节,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众多理论中,不仅“花园城市”提出了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研究,格迪斯、约瑟夫·路易斯·塞特、芒福德等学者也认识到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环境破坏,并开始将环境科学理论与城市规划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迈克尔·哈格的“与自然的设计”提出,从地域到建筑都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
城市生态学产生于工业社会。此时,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希望通过引入绿地来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恢复城市失去的视觉美和和谐生活。城市生态空间作为城市的必要组成部分,开始在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其服务对象也从少数扩展到多数。
在当前背景下,城市生态学在土地空间规划中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整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生态关系,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生态系统,促进人、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以生态保护选址为基本出发点,以可实施的空间管控为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
以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研究国土空间规划所要求的空间管理与控制的统一实施。以城市生态规划为理论起点,结合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现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从城市环境质量和资源承载力的角度,探讨了未来土地空间规划中城市发展的潜力。
结论
总之,在城市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在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良好形象的形成,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丰富了城市规划理论的内容。对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人来说,要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富,苏振宇.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05):59-61.
[2]刘瑶,叶惠婧,刘应明.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消防规划编制重点[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2):30-33+36.
[3]侯学渊,柳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运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0(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