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俗风貌景点消防示范创建工作,力促乡村全面振兴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文艺钧
[导读] 摘要: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民俗风貌景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  桂林  541799
        摘要: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民俗风貌景点。与城市旅游相比,乡村旅游通常具有更鲜明的民俗风貌特点,文化环境特色化,自然环境优美,吸引大量游客,但因基础条件问题和后期建设问题,消防完善性有待加强。本文分析了乡村民俗风貌景点常见消防隐患,探讨以脱贫攻坚为目标,以“十四五”精神为指导的特色民俗消防建设方案,力求完善消防、促进乡村民俗景点振兴。
        关键词:消防安全;乡村消防管理;民俗风貌景点;安全意识;消防设施
        前言: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是当地民俗风貌,在旅游旺季常聚集大量游客,人员较为密集,然而许多景点消防管理滞后,存在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乡村旅游长效发展,易造成资源损失,而且威胁村民与游客的人身安全。此类区域消防管理应结合景点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保证科学设计,同时应渗透消防意识,完善消防设施,提升防灾、抗灾能力,促进安全旅游,促进旅游村完善化建设和长效化发展。
        一、创建必要性
        物质丰裕以后,精神追求成为享受生活的主要形式,旅游是既可愉悦身心又可开阔眼界、提升文化素养的娱乐活动,具有全民适用性。通过此种娱乐,游客可获得精神文化熏陶,体验差异化生活方式。民俗风貌景点是当前旅游热点之一,此类景点文化特色突出,可供游客了解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欣赏特色建筑,对游客具有独特吸引力。常规研究以旅游发展规划为主,消防安全重视度不足。一些旅游村多见木质结构建筑,村内树木等易燃物众多,且很多景点的民俗文化与传统式用火有关,例如火塘围桌、火把节等。民俗风貌景点是当地的主要经营项目,投入较高,消防管理可促进景点经营安全,避免消防灾害损失,促进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显示,旅游村常见火灾事故,乡村旅游的民俗文化开发具有传承和弘扬、发展特色文化的作用,对乡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消防示范创建是为避免因火灾而导致乡村经济返贫。消防对于旅游村财产安全、生命安全而言有建设必要性,此外也是对文化遗产安全负责。消防安全与建筑遗产等文化遗产密切相关,加强消防管理应引起重视。在民俗风貌景点开展消防建设时,需要了解民俗文化,适应村民生活习惯,在安全建设同时与民俗生活和旅游经营相协调[1]。
        二、消防建设原则
        (一)与原有民俗风貌协调一致
        在景点消防建设中,消防设施改建和完善是工作重点。但与常规消防建设相比民俗景点消防建设有特殊性,即在保证设施实用性的同时应避免破坏景点协调性。虽然现代消防设施和应用装备等已经较为完善,但现代消防设施的形态以现代形态为主,直接应用于景点影响景点美观度和协调性,视觉效果“不伦不类”,降低传统民俗风貌的意蕴与意境。因此,在进行民俗景点消防强化建设中,不仅应从安全角度设计和完善消防设施,而且应从审美角度完善消防设计。
        (二)体现消防设施实用性
        消防建设的直接目标提升景点消防能力,根本目标是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民俗文化长久传续。乡村民俗景点环境多林木,建筑结构多见木质结构,基础设施缺少消防设备,传统消防建设以储水缸、打更人为主,灭火能力较差。为此,现代消防建设应强化其消防应急能力,完善景点体系化消防建设,从应急消防预案、基础设施完善、日常消防管理、消防知识宣传等多维度全面着手,消除消防缺陷,提升民俗景点防灾、抗灾能力,提升防护意识,消除消防隐患,避免景点因火灾而承受损失。
        (三)扩大消防理念宣传
        消防并非一时一地的工作要点,是关乎全民安全也应落实于全民的工作。在景点消防建设中应将消防作为景点宣传必要环节之一,进行民俗风格的消防宣传,加强乡民消防意识,以多元化形式促使游客了解消防工作,在游玩期间加强行为约束,同时将消防意识“带走”,在日常生活中落实。
        三、消防事故风险因素
        (一)消防意识问题
        针对民俗风貌景点的消防事故分析显示,消防意识薄弱是此类景点消防管理的普遍问题。因消防宣传力度不足,多数村民对消防安全缺少风险意识,相关安全教育在一些景点村落存在覆盖盲区,缺少专业化灾情防控普及。在部分村落中木质结构众多,加之传统用火文明传承,用火频率较高,村民日常生活对火的依赖度较高,增加火灾风险。
        (二)基础设施问题
        基础设施方面,在许多传统村寨留存木结构建筑习俗,尤其是民俗建筑遗产,以木结构居多。木结构建筑具有易燃性,极易受到高温或明火影响发生火灾。在此类村寨中,消防设施与建设完善的城市差异较大,消防栓等设施缺少日常维护和设施更新,常见性能缺陷。在乡村设施中,消防水池在应对火灾时必不可少,但实际调查显示,因消防与日常用水缺少功能区分管理,村民经常取用消防用水,导致消防供水不足,降低消防安全系数。
        (三)自然环境因素
        民俗风貌景点有许多坐落于山区,背山而建。此种地势导致建筑群落在海拔方面呈现高度差,火情极易蔓延。多数乡村植被覆盖面广,树木与建筑交错,可燃物密度较大,影响火情控制。
        (四)管理制度因素
        管理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为因素。按照消防要求,应定期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并行定期检查,保证性能良好。但在实践中,部分村落维护力度不足,检查管理松散。此外,村落消防组织缺少体系化建设,乡镇消防队伍不成熟,对上级行政单位依赖度较高,独立防控灾情水平较低,延迟紧急救火时间。部分村落对消防设施的管理与人员管理缺少制度要求,随意性较强。


        四、民俗景点消防特色化建设方案
        (一)特色化消防宣传
        消防宣传是增强村民、游客消防意识、降低人为火灾风险的重要举措。民俗景点多设有动态景观,例如歌舞表演、民俗节日庆典、传统风俗互动等,这些动态景观可作为消防宣传的切入点,巧妙将消防理念融入上述表演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宣传教化。可将传统民间故事中救火防灾、安全避险等故事进行巧妙改编,使游客和村民通过表演认识到火灾危害性。可将神话故事中人与灾厄对抗的故事改编,融入消防救援理念,在此过程中渗透和宣传现代防火设备的使用技巧。
        留守村民以儿童和老人居多,中青年多工作任务繁重,居家时间较少,因此应提升老幼村民防灾意识,注重弱势群体消防教育。老幼村民理解力和消防知识掌握度弱于青壮年,对此,可将消防宣传语编成童谣、民歌、顺口溜,使宣传语富有意趣、简单易懂、简洁好记,组织老人使用传统表演形式唱这些歌谣,组织儿童传唱童谣。在提升老幼群体消防意识、提升自救能力的同时,也可实现民俗景点人与景色融合浑然一体、处处是民俗景致的氛围,使景点更具民俗审美意趣。指导村民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和科学用火,要求掌握火灾报警方法,学会积极自救。老幼村民对消防知识难以一次性掌握,应配合使用宣传资料,增加宣传频率,组织村内宣传队,定期组织消防宣传会并入户调查,对日常无青壮年在家的家庭予以重点关注,提升走访频率,保证宣传效果[3]。
        以“脱贫攻坚”、“十四五”规划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消防安全工作和消防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以传统村落名、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试点,巧借悠远的历史的民俗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产物与消防工作有机结合,全力推进民俗风貌景点消防示范创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系列消防宣传“周边产品”。
        (二)有效利用传统消防设施
        在以民俗风貌为特色的古老村落,多有传统的消防理念和消防设施,虽然与现代消防相比未形成系统也尚未完善,但是却与当地环境具有一定契合性。现代消防建设想要提升景点消防能力同时保留传统民俗意蕴,应对传统设施予以重视、肯定和策略式利用。例如,乡村多有蓄水池、储水缸等设施,应在其旁边设置消防标语,标注周边现代消防用具的存放地点。也可制作趣味消防画,以火神祭典为例,可绘制祭典后乡民灭火,夜间值守等内容,标注“完整的祭典应有始有终”等。民俗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是重要的救灾工具,应对消防栓、消防水池、灭火器等加强管理,保证有效供应,并提升建筑防火功能,利用宣传标语、顺口溜等科普使用方法。应保证消防柜中消防水带完好,蓄水缸蓄水充足,灭火用水桶、灭火器取用方便。加强消防设施保护宣传,杜绝私自挪用或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强调设施完备的重要性,促进村民监督管理。应为民俗村设置消防器材室,联合消防水池等设施,指定管理小组,执行带薪管理,设备遗失或人为损坏予以追责。定期维护更新设备。对于以木结构为主的乡村,要求每户配备灭火器,定期查看保质期,保证及时更换。政府应对辖区加强关注,积极促进消防设施维护,辅助消防监督。
        (三)融合消防安全文化规划乡村建设
        民俗景点经常需要维护和修缮,在建设时应因地制宜,在乡村建设中融合消防安全文化,在景区元素中巧妙结合消防元素,使消防成为乡村独特景色,和文旅部门合作,设计当地民俗特色、消防主体的纪念品等,对消防理念进行特色化宣传,在保留原有民俗特色同时提升景点消防安全属性,促进长效发展。除消防设施外,还应从乡村建设环境着手,降低火灾风险。为此,应对村落布局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完善,在保护民俗特色的同时使用安全建材,建设预警系统,促进消防体系完善。木结构建筑不易耐火,且通常建筑间隔不符合消防要求,起火后常见蔓延性灾害,建筑燃烧较快,应适当改造。对于以木结构特色的村落地区,可改良建筑结构,使用木结构维持外观,联合砖混结构建设内部,在卧室以及厨房等功能室中建设防火墙,提升安全系数。经过此种改造,在火灾发生时可降低穿顶风险,避免房屋垮塌,促进人身安全[4]。
        (四)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方面,应强化消防管理和监督,严查电气改造。消防制度应自上而下层层完善,细化至村规民约,对消防要求做出明文规定,制定相关条款。制度应系统化设置,全维度覆盖,实施量化管理,确保消防宣传、设施与队伍等皆有量化指标,加强落实监督。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实际管理,对服务设施强化消防检查,执行安全标准,杜绝违建和安全隐患,设立诚信名单,追责违规行为,发动群众监督。乡村电气建设日益现代化,电气设备增多,电力需求加大,必将进行电网改造。电容量变化同时应保证相关导线同步更换,否则原有导线性能不适配新电容量,在集中用电阶段极易发生事故。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村寨火灾是由电气线路诱发。应全面调研,分析电气火灾诱因,促进电气安全。线路改造时,应选择16m2铜线作为导线,替换性能落后的导线,部门协作监督,解决线路老化问题,保证线路荷载达标。
        结论:综上所述,民俗景点是消防事故高发区,应掌握其消防管理缺陷,加强规划管理,结合既往经验开展消防管理。消防活动应从村落实际出发规划对应方案,通过特色化形式落实消防宣传工作,增强宣传成效,高质量利用传统消防设施,从民俗出发完善消防体系,使消防工作在民俗景点中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体现民俗审美家价值,使消防在成为景点安全保障的同时更为景点“增值”。
        参考文献:
        [1]蓝美娟,徐金虎.乡村振兴背景下温州民宿消防安全治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9,5(20):14-15.
        [2]郭小龙.新疆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村落消防安全分析评估与对策建议[J].今日消防,2021,6(01):96-97.
        [3]周黎江.对四川省“农家乐”消防安全现状的思考[J].今日消防,2020,5(12):102-103.
        [4]李本钦,刘天科.四川巴中:加强安全保障  助推乡村振兴[J].中国安全生产,2019,14(11):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