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程序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朱丽娜 管斌
[导读] 摘要:可持续建筑设计应是理性规则下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其设计程序即是将可持续与人文之复杂性进行分解并加以系统分析的“无序一探序一理序一试序一定序一显序”过程。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可持续建筑设计应是理性规则下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其设计程序即是将可持续与人文之复杂性进行分解并加以系统分析的“无序一探序一理序一试序一定序一显序”过程。每一个环节的决策节点对下一个环节而言都具有指令传递和决策基础的性质,在“问题一求解一决策”到“新问题一求解一决策”这样的阶梯式往复上升模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程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设计程序;探索与研究
        1信息加工输入
        设计师在接到一个可持续建筑项目任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项目的要求、资源、环境、条件等处于混杂状态的大量信息做收集、整理和理解的工作,其目的是充分了解服务的一般对象及大致性质、设计的大体内容与规模、实施的有利因与制约因。设计师要扮演的是一位出色的侦探,应尽量摸清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等在内的所有内部与外部信息。任务书只是信息来源的一部分,必须通过现场踏勘、用户调研、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例分析五种方法收集建筑项目的更多信息。到现场是为了获得场地的环境信息以及感性认识,现场状况决定了建筑项目启动的基础。用户最清楚建筑的核心功能样貌应该是什么样子,业主和用户的意见至关重要,此为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查阅资料对任何可持续建筑项目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这一环节能为设计提供理论、规范、知识、数据等相关支持和依据。调查访问是补充现有信息不足的鲜活手段,可以使设计师对项目的背景、条件和问题有零距离的真切认知,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信息。
        2需求双向评估
        从信息加工渐入设计前期的分析研究进程,标志着整个设计流程中的第一次目的对象、思维内容、行为方式的转向,开启的是对可持续建筑项目的系统性“目的—要求”分析。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户和业主的利益,但这种考虑一定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伤害为前提的。一面是建筑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一方,一面是建筑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业主作为“最后的决断者”,拥有最高的话语权,决定着建成一个什么样综合性能的可持续建筑。用户作为“最终的权威”,是决定建筑功能与品质的最关键一方,项目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他们。但建筑的存在和运行应尽量不形成对所处的周边区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将环境扰动控制在自然生态的承载范围以内,是实现建筑可持续目标的基础。以人为本与环境保护是项目方案重点要设计的核心的可持续功能,对两者的双重需求评估是一个从整体至细节、宏观至微观、复杂至简单的可接受度平衡的求解过程,它呈现出的是项目方案所必须构建起的功能价值属性的粗壮两翼,是可持续建筑完整的最本质需求内容。
        3三重系统协调
        对可持续建筑项目在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所应具备的功能价值的全面分析,是设计前期分析中的又一个主要内容—在使用需求和环境需求确定的基础上,叠合更宽广维度的价值需求内容。可持续建筑不仅是存在于给定环境,还更是存在于一个“社会一经济一环境”的复杂环境系统中。设计师要扮演一个极具洞察力的问题分析者,真正去理解可持续视野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有矛盾又要共处的多重需求及其价值关系。首先,满足人的需求是可持续设计的最终目的,但其范围不仅仅只限于建筑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与建筑项目有关的所有人的需求,以及项目对人们可能形成的影响,也应该是设计人员要考虑的内容。其次,可持续性的需求分析必须充分顾及到社会的构成和运转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探索建筑项目涉及的诸多因素或事物在经济、文化、伦理等社会层面可能产生的正效应和负影响,以及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再次,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底线,所有维度的需求或价值评估,都必须将环境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尽可能做到利于环境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


        4方案模型建构
        由设计前期分析进入到设计进行时,标志着整个设计流程中的第二次目的对象、思维内容、行为方式的转向,开启的是对可持续建筑项目的方案探索。将信息、需求、价值进行逻辑化的感性处理,转化为流程要求、性能指标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标准,输出满足所有要求的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可视化、数据化、具体化的显像表达,此为该阶段设计任务的内容和目标。这是一项平衡多维功能需求和拟合丰富价值属性的创造性工作。设计师要扮演一位主导方案设计的协调者,组建一个或多个设计专业团队,并调动各方专业人士的参与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在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情感性、文化性、伦理性、经济性、社会性等意义维度展开方案设计进程。共同探索如何用最小量的资源、资金、人力与时间成本消耗,最有效的技术与设计策略,最低程度的自然环境干扰,最简单的管理运作方式,创造出一个功能和服务最大化、最优质、最多种的可持续建筑。
        5交互反馈优化
        在确定可持续建筑项目方案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对方案设计的再调整、再完善、再优化过程,因为设计常常需要在信息不充分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没有不经过严密试验、反馈和迭代而成功的方法。根据多方综合设计评价可以判断方案的设计效果,若与设计目标相符,则参评方案即为最终的优化方案,否则,必须根据评价意见调整方案和模型中问题变量,重新建立项目内在结果和外在规定性之间的关系,对方案的某些内容或要素进行细化完善或修正优化。若经过多种多次迭代后的设计方案仍然无法满足评价要求,则需要返回到信息收集、前期分析、方案设计流程中的几个或全部环节,做信息增补、或信息关联协调、或价值需求分析,再次进行部分方案或整个方案的设计,对多个迭代后的方案进行鉴别比较,反复尝试、总结、优化方案,直到获得所有参评者都感到满意的最佳方案解。
        6拟对象化输出
        当可持续建筑项目方案确定后进入到设计末期的施工预备期,标志着整个设计流程中的第三次目的对象、思维内容、行为方式的转向,开启的是对设计方案实施的规范呈现。通过施工图和文本说明的形式,依据当地的法律规范和科技环境条件,在建筑项目方案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的二次设计—以确切的深度展开之方式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并用工程语言和管理语言清楚地传达给建造者和管理者。设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对建筑项目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功能的结构对位更加明确、各种细部更加符合实际建造标准和工艺要求。然后依据对项目方案与施工作业规范的要求,绘制尺寸、比例、材料、节点等内容明确详细的施工图纸。再编写图纸中未表明的部分和说明施工方法、质量要求等内容的施工说明书,主要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和施工图设计说明三部分内容。再依据施工图设计及其要求,编制包括名称、规格、特性、价格等信息的材料清单,制定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费用明细的工程预算表。最后拟定可持续建筑标识申报计划、使用后评估方案、试运营方案、管理与维护计划等建筑项目的质量保障措施内容。
        7结语
        建筑“可持续一人文”品质的高低与设计中的每一阶段、每一节点都是直接关联的,整个方案生成是由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形象、从总体到具体、从表面到深入的推演过程,但设计程序并不是完全线性进展的,它是任何两环节间都存在随机双向联系的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因此,对其流程及模式的合理规范与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持续建筑的综合性能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云庭.建筑环境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2018,(2):26-27.
        [2]朱晨辉.浅谈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的程序与重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983.
        个人简介:姓名:管斌,身份证号:350724199011201052;姓名:朱丽娜,身份证号:339005199312058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