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腐蹄病”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5期   作者:麦热古丽 亚森
[导读] 本文对牛羊“腐蹄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麦热古丽·亚森
        新疆库尔勒市上户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841000

        摘要:本文对牛羊“腐蹄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牛羊养殖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从而有效防范牛羊腐蹄病的发生。
        关键词:牛;羊;腐蹄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腐蹄病又被称为蹄间蜂窝织炎或趾间腐烂等,是由受损蹄部感染坏死性杆菌或混合感染其他致病菌而引发的动物趾间皮肤或深层软组织坏死。患病动物主要特征为蹄部组织出现化脓坏死性分解、发出腐败恶臭气味、角质遭到破坏。腐蹄病高发于成年绵羊以及牛,是牛羊养殖过程中造成牛羊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牛羊“腐蹄病”发病率已达8%-50%,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危害,因而研究牛羊“腐蹄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意义重大。
1 牛羊“腐蹄病”发生特点
1.1发病原因
        牛羊腐蹄病是由坏死性梭杆菌单独感染而引发,或由其与节瘤拟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协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在牛羊发病期间,节瘤拟杆菌所分泌某种蛋白酶可对牛羊蹄部角质层起到消化作用,破坏其表皮及基层完整性,为坏死梭杆菌营造一个良好的入侵以及感染环境。待坏死梭杆菌感染后,牛羊蹄部常出现化脓及坏死现象,甚至引发全身病理变化,部分病畜可继发其他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若草料内缺乏钙元素、铜元素、锌元素以及磷元素等各种矿质元素,常影响病畜蹄部角化过程,导致其皮肤角化不全,蹄形整齐度遭到破坏,或者蹄壳厚度减小,出现松软及开裂等问题,最终因蹄部皮肤屏障遭到破坏而导致本病的发生。与此同时,在牛羊机体内,矿物质营养是免疫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若缺乏某些矿质元素,机体常因免疫力不足而无法抵抗坏死性梭杆菌的侵染,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1]。
        牛羊蹄部遭到坚硬物质刺激后而出现皮肤受损情况,若缺乏及时正确的治疗,也容易诱发腐蹄病。圈舍内卫生条件不佳、道路泥泞、湿度过高、牛营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均容易诱发牛羊腐蹄病。
        在雨季,常因雨量过大而导致土壤内可溶性矿物质随水流流失,引发牧草内矿物质含量不足,牛羊在食入上述牧草后,常因缺乏营养而出现蹄部变形,角质疏松等各种病变,同时其蹄部在泥水或粪尿等浸泡作用下,常出现局部组织软化问题,此时大批牛羊会发生腐蹄病。
1.2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病畜频繁举起病蹄,或者用病蹄叩打地面,无法长期站立,因行走疼痛而出现跛行症状;其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不佳,长期卧地,无法站立。若出现严重感染,病畜痛感加剧,出现拒食现象,其机体日渐消瘦,蹄壳逐渐腐烂并脱落。
        在发病中期,病畜蹄趾间出现腐烂现象,通过肉眼观察,可发现其蹄趾间红肿糜烂,出现化脓及溃疡,流出恶臭明显的分泌物;部分病畜病蹄增生不良肉芽,导致病畜痛苦难耐,因无法支撑自身重量而长期卧地。
        在发病后期,病畜蹄匣角质易脱落,常继发骨、腱及韧带坏死,病情严重者蹄匣脱落。
1.3病理变化
        对病畜剖检,可见其内脏存在弥漫性坏死灶或转移性坏死灶。其皮下存在胶样浸润,心包腔及腹腔内存在大量积液,部分病畜胸壁粘连。其心外膜可见出血点,肺脏表面存在灰白色、呈栗粒大小的圆形结节,将其切开可间期切面干燥。病畜肝脏略微肿大,肾脏表面可见散装出血点,淋巴结水肿并存在出血现象,同时可见小坏死灶。病畜真胃及回肠黏膜下层存在水肿现象,可见斑条状出血。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隔离诊疗
        牛羊腐蹄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牛羊,其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较广。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一旦发现病情,必须立即对患病牛羊隔离,对其病情发展情况仔细观察,全面清理患病场所并严格消毒,以阻断病原,防止因大规模牛羊患病而导致养殖场面临巨大安全风险,避免养殖户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需将病畜置于干燥环境内,避免在潮湿环境内病原进一步滋生,提升牛羊抵抗力及存活率[2]。养殖技术人员还需提取病原并做好期鉴定工作,为后期疾病治疗奠定基础。
2.2 割除坏死组织
        待完成上述治疗准备工作后,需针对性的对患病牛羊开展治疗工作。具体而言,首先需采用小刀割除病蹄坏死组织及腐烂流脓部位,待彻底割除,可见干净创面后,对患处采用3%双氧水、1%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消毒。结合病畜具体患病情况,每隔几日采用6%福尔马林溶液或10%硫酸铜溶液为病畜蹄浴。
        在上述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需在伤口内塞入沾有2%福尔马林溶液的纱布,接着采用纱布包扎24h。若病畜病情不严重,严格落实上述治疗方式2-3次即可帮助病畜痊愈。若病情较为严重,同时病畜存在继发性感染,除需增加治疗周期外,还需采用土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药物治疗。
2.3 药物治疗
2.3.1 中药治疗
        方一:将200-250g大黄煮沸10min后,向其中加入500g陈石灰,充分搅拌后将其中大黄除去。将上述药剂敷于患病部位。上述药剂具备良好的生肌、消肿、
止痛、活血疗效,可避免牛羊病情加重。
        方二:将30g枯矾及龙骨,24g乳香,15g乌贼骨混合后研碎并施撒于患病部位。上述药剂具备去毒止痛的功效。
2.3.2 西药治疗
        为病畜肌肉注射500万IU链霉素、400万IU青霉素及40ml注射用水。每日用药2-3次,连续用药5日。
2.4 预防措施
2.4.1 合理搭配饲料
        通常情况下,多数养殖户为节约养殖成本,常常为牛羊喂食单一普通草料,因饲料内缺乏牛羊机体生长所需要的钙元素、磷元素以及铜元素等多种矿质元素,影响了牛羊蹄掌发育的坚硬程度,为病原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帮助养殖户摒弃成本至上观念,适当提高饲养成本,提升饲料内养分含量,在喂料过程中补充适量矿物质及及营养物质,促进牛羊蹄掌生长,提升其机体抵抗力。
2.4.2 圈舍精细管理
        养殖圈舍及周边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极容易滋生大量病原,这是牛羊腐蹄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降低牛羊腐蹄病发生概率,在日常养殖中养殖户需采取经济化的环境管理方式,对圈舍内存在的粪尿以及泥浆等及时清理,防止牛羊蹄子长期在潮湿的环境内浸泡而引发腐蹄病[3]。需及时清理饲养区域外部环境内所存在垃圾,防止牛羊活动过程中遭到玻璃渣、尖锐石子等刺伤,因而因病原感染而引发腐蹄病。
2.4.3 分类饲养
        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需对其自身圈舍规模适当扩大,结合牛羊品种、生长阶段及体重等多个因素对其分类饲养,为牛羊群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防止其相互间出现踩踏问题。在适宜时间内需对哺乳期成年动物及幼年动物分圈,防止因幼崽蹄掌生长硬度不足、免疫力低下而遭受病原侵染。若情况所需,在牛羊群户外环境活动结束后,需采取10%-20%硫酸铜溶液浸泡的草袋对牛羊蹄消毒,以预防牛羊腐蹄病。
3 结语
        综上所述,牛羊腐蹄病的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需对牛羊腐蹄病发生特点深入分析,掌握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保障牛羊健康。
参考文献
[1]赵智灿. 牛羊腐蹄病的诊疗及综合防治措施[J]. 兽医临床, 2016, 46(9): 50-51.
[2]额尔敦. 牛羊腐蹄病的诊疗及综合防治措施[J]. 兽医导刊, 2019, (15): 29.
[3]邓永康. 牛羊腐蹄病诊疗及防治措施研究[J]. 兽医导刊, 2020, (14): 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