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杰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市民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分类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福州市部分社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对现状、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指出垃圾分类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区;垃圾;分类;
垃圾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附属物,也是一种资源,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经过有效的分类和处理,也能成为人类有益的重要资源,但如果处置不当,采取放任态度,不加以认真对待,这些放错位置的资源就会对环境、人类发展造成污染,产生持续的伤害。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一方面,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正享受着发展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城市垃圾成为棘手问题,人们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因此,采取正确态度,积极行动起来,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地掌握市民投放垃圾情况
3.社区垃圾集中转运情况。
二、调查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福州市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仓山、鼓楼、台江、晋安区垃圾分类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遍及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以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分,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90%。
(二)访谈法。一是随机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二是对垃圾分类点的值守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三是对社区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三)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类,进行国外经验的借鉴,更好分析当前垃圾分类的问题和提出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主要从区域差异、年龄差异、管理水平等方面来分析社区垃圾分类情况。
一是垃圾分类认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调查发现,鼓楼区的社区垃圾分类认知度比较高,居民对一般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和掌握比较好,例如:我们设计了一道有关垃圾分类常识的题目:“黄色垃圾桶装什么类型的垃圾。”结果显示,鼓楼区问卷调查中的正确率为93%,其次是台江90%,排在后面的是仓山88%、晋安82%。不同区域的认知还是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社区的垃圾分类常识也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
二是垃圾分类的认知存在年龄差异。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对四个区的居民随机进行调查,例如对过期药物是属于哪类垃圾时,70%的老年人能准确回答,在年轻人和中小学生的回答正确的比例高达90%。除此以外,在问到是否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过分类时,60%的人回答有做过,30%的人回答曾经有进行做过,10%的人回答不太清楚,其中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表示没有在家认真进行过分类。
三是垃圾分类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差异。在实地走访中发现,有些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的比较严格,执行的力度也很好,社区垃圾分类屋整体保持清洁干净,在对分类屋的管理人员进行随机访谈中发现,各个区在落实垃圾分类的措施有差异,分类屋的管理也有差别,不同区、不同社区整体不平衡现象。
四、社区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
(一)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缺乏生活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和相关常识。究其原因,一是习惯难改变。居民早已养成了将垃圾统一装袋扔掉的习惯,要改变这种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二是认识难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较模糊,时常发生居民将生活垃圾错误分类投放的情况,不少居民更是对分类持有很多不同意见和分歧。
(二)垃圾分类引导效率不高。对于垃圾分类屋管理人员的分类引导而言,居民自觉分类的积极性不高,部分社区的垃圾分类都是分类屋管理人员在分拣,一个社区就一两个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对居民的引导有时还因不理解造成矛盾和分歧,引导垃圾分类的成效也不够理想。
(三)垃圾处理不科学。生活垃圾分类中端处理是指垃圾中转站对垃圾的进一步分类的工作,是决定垃圾末端处理的关键一步。目前,部分小区清洁人员在垃圾清运环节中将居民本来分好类的垃圾又混合到了一起,白白浪费了居民前期进行垃圾分类的劳动成果,极大地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五、有效垃圾分类的建议
解决垃圾分类的对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针对出现的社区垃圾分类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教,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污染。充分利用网络、电台、宣传栏、自媒体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校及居委会等开设环卫常识课,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培养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形成初步具有探求精神、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宣传垃圾污染的危害性,宣倡导移风易俗,引导、促进广大人民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污染。
(二)做好分类减量,实现垃圾减量化的目标。按照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要求,建立“自觉分类汇聚,区域压缩运输,分区无害处理”的垃圾收运模式。通过宣传让群众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照低污染可降解垃圾和高污染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集中进行转运,保证垃圾从社区到终端的完整性,防止二次污染。
(三)完善立法。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工作,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针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重视城市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促进城市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
(四)建立行政引导、公众参与的机制。垃圾分类需要群策群力,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政府引导是关键,政府要积极承担管理公共卫生事业的职责,发挥政府在城市垃圾处理中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不执行垃圾分类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以有力的惩罚发挥威慑作用,对认真落实垃圾分类的情形进行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提升成效。另外,政府要将有限资金投入到资源再利用产业,引导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结合文明城市整改攻坚的契机,政府有必要设立城市垃圾管理的职能部门,加强对垃圾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改变对垃圾的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对城市垃圾处理进行强制性规范实施,建立垃圾回收制度,
(五)改进分类技术,提升垃圾分类成效。智能垃圾分类是垃圾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高科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推进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推进之道,让回收公司和居民个人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都更简单,更容易坚持下去。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让垃圾分类的效率愈来愈高。通过技术革新,使垃圾分类变智能化,实行区域统筹推进,在有条件的区域实行智能垃圾分类屋试点,将投放、分拣等工作一体化完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 陈雨.??节能与环保. 2020
[2]基于源头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框架设计[J]. 宋国君,代兴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 孙乐岩.??世界环境. 2019
[4]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对策探讨[J]. 卢英方,孙向军.??环境卫生工程. 2002
作者简介:丁友杰:男,1999年10月出生,福建工程学院本科生
本文是2020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能垃圾分类”(S20201038809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