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刘汝金
[导读]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小学都开始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综合素质教育的中心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教学不断顺应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体育德育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各阶段、各学科,可以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引导小学生步入更健康的学习生活之中。为此,本文通过探究小学体育德育教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方法探究
刘汝金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  511600)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小学都开始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综合素质教育的中心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师教学不断顺应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体育德育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教育的各阶段、各学科,可以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的,引导小学生步入更健康的学习生活之中。为此,本文通过探究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课程实践基础上,提出相关优秀教学模式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德育渗透;优秀方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200-01


        引言:强身健体是小学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但并不是唯一目的,在体育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分析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品质培养和提升十分有效。然而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尚未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方式,没有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不仅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新式教学方案,将德育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希望能对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体育德育教学目的及优势
        1.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体育教育的要求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德育和体育的融合满足了学校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体育德育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可以为他们之后的成长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基础。利用不同的体育课程,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品质,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课程贯穿整个教育事业
        部分家长对开展体育课程抱有质疑,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书面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引导学生开展无用的体育活动,觉得应试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体育课程锻炼完全可以在课堂下、校园外进行。我们可以发现,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唯一一门各个学校、各个阶段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学校坚持开展体育课程,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能够连续的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身体素质。
        3.学生对体育学习富有热情
        在繁重学习任务的压力之下,不同于封闭在教室里闷头学习的状态,在户外开展的体育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的言行更有效的反应出每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育。而户外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广泛,每个体育运动都有着不同的规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感染性,对学生人格塑造有着巨大影响力。



        二、“立德树人”下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措施
        1.改变教师观念,加强言传身教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与学生,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体育课程多以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老师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对学生思想意志进行培训。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语,通过整洁的仪表和简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融洽教学气氛中养成文明用语以及注重个人卫生和仪容仪表的良好习惯。其次,在平时体育课堂互动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低或者是有部分身体缺陷的学生,老师要及时鼓励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不可以不顾学生的感受硬性要求学生完成训练内容,更不能对完成不了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侮辱甚至体罚。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发挥引导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学生体育课程的紧张感,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比如组织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老师就可以主动的参与进来自己当老鹰,这样可以更方便在体育活动中保护学生,避免学生受伤,还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2.加强意志渗透,提高课程内涵
        在体育课程训练阶段中,需要对学生的意志素养进行锻炼增强,让他们认识到体育活动中深藏的文化内涵。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从小舍不得他们干一点活,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之前,可以先进行思想基础教育,激发学生的意志力和进取心。在某项体育训练之前,给学生播放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介绍历史上伟大的运动员的成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奋发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纪律和意志严格要求,针对性的提高他们的纪律性和意志力。跑步就是提高意志的有效活动之一,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较量唤醒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所定的运动目标。在完成跑步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这种体育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顽强意志,也更有利于他们在实际训练中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定运动目标较小的学生,在完成后尚有余力,他们会觉得可惜,会在之后的体育运动中提出更高的训练目标并向其进发;而未能完成的学生则要考虑自己体力的分配,提高自己的跑步技巧。在一些较难的体育活动中,比如障碍跳跃、跳高等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一点点提高要求,暗示他们自己是可以不断尝试的,通过不断地增加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体育德育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和生活习惯。小学体育德育的发展需要每个小学体育老师的努力以及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希望体育老师可以及时改变陈旧教学观念,采取更有效的新式教学方式,推动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棋强.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67.
[2]刘媛.“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8-9.
[3]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95+98.
[4]周浩然.简论“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01):37-38+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