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潜能生教学方案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余义青
[导读] 近年来,潜能生的教育占比逐年上升,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既是因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缺位,也是由于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品质,忽视了兴趣调动的重要性。为了激发潜能生的责任感及自主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分析潜能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学方案的更迭,提升教学方案的易行性。

基于小学语文潜能生教学方案探讨
余义青
(新县啟福小学)
摘要:近年来,潜能生的教育占比逐年上升,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既是因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缺位,也是由于教师过度追求教学品质,忽视了兴趣调动的重要性。为了激发潜能生的责任感及自主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着重分析潜能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学方案的更迭,提升教学方案的易行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潜能生教学;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168-01


        引言
        潜能生的转化首先需要教师利用情感教育,改变潜能生的心理特点,使潜能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意义,并结合教学课材,提升潜能生的教学转化效率。使潜能生在语文课堂之中不仅得到个人品质的培养,还能得到学习思想的规正。面对潜能生对知识学习重视性不足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知识教学中解决潜能生学习习惯差的问题,并从潜能生的心理层面给予一定的教育保护,可在知识教学层面完成潜能生转化的初始教育布局。最后,潜能生的教学转化,需要教师立足于教会潜能生正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热情的技法上,训练潜能生的基本素养,以便通过专项的教育训练,使潜能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具备可实践性的学习方法。
        一、利用课前的知识导入,培养潜能生的学习习惯
        课前的知识导入,作为激发潜能生知识学习热情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情调课前知识导入的趣味性及可读性,利用课前的知识导入释放较多的学习线索,可在潜能生的心理层面,引发潜能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随着教学时间线的推进,潜能生可根据课前导入的知识学习,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印证方向,进而构建一种课前导入引导、课中知识印证、课后成就感维持的教育闭环。可见,课前培养潜能生预习习惯,是提高其自学能力的最好方法。课前的知识导入可让潜能生了解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了解主要的内容和重难点所在。其次,课前知识导入可让潜能生上课时更加主动,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课前知识导入进行预习是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一旦教师提供的课前导入教学资源脱离实际,那么就会导致潜能生,不动脑,不分析,不作难点标志等问题的发生,最终影响实际教学效果,且针对潜能生的教学方案,在知识传输效果上也无法得到提高。



        二、改变潜能生转化的教学观念,激发潜能生的学习持久性
        在潜能生的教学转化中,为了使潜能生达到较高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并开设具备智力启发意义的教学课堂。同时,全面实行激励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潜能生的知识学习状态更为积极,知识学习的注意力更加持久。用激励的方式进行潜能生语文教学的方法改革,不仅可在教学课堂培养潜能生的基本素质,也能增加潜能生的学习持久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到激励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将积极的教育激励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之中,可解决部分潜能生感到的学习焦虑与压力。最后,让潜能生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可让潜能生认为“语文老师能够看到我的优点和长处”。因而,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潜能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潜能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潜能生工作就会变得容易。
        三、构建开放式课堂,发展潜能生的学习能力
        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改变潜能生的思维习惯,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为潜能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使潜能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个人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双提升。其次,开展开放式课堂的很大原因是,在教师的指挥与引导下,学生们可逐渐洞悉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内容,继而降低固化语文课堂对潜能生主观能动性的挤占,在固有的教学时间,结合以情教学方法,易于发展潜能生的各项能力,并为潜能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动机。可见,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具有引导潜能生进行知识研究的作用,通过师生互动可活跃潜能生的大脑,增强其记忆力和专注力,最终提高潜能生的教学转化效率。如引导他们在语文阅读时,要求潜能生从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吐字清晰开始,逐步提升到正确、流利、连贯地朗读段落或短文,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给学生们制定的目标。在目标选择制定时,要考虑到目标的可行性,既要有利于提高潜能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又要考虑到他们的发展性。
        四、结束语
        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为激发潜能生知识学习热情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师应强调课前知识导入的趣味性及可读性,利用课前的知识导入引出相应的学习线索,可引发潜能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同时,为了使潜能生的知识水平得以提高,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并创设具备智力启发意义的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此改变潜能生的思维习惯,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教师为潜能生创造良性的学习条件,使潜能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个人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殿艳,张婷婷,施正东,孙兰霞,丁璘存.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潜能生的转化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9):4-9.
[2]倪娜.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前测内容[J]. 课程教育研究,2013(26):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