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次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塔巴拉珍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及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下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教学质量与成果也不够理想,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分层次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浅析分层次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塔巴拉珍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约巴乡乃通村教学点  西藏  昌都  854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及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下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教学质量与成果也不够理想,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提升,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分层次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数学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165-01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的知识面有宽有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有的学生老师讲过很多次还不会,教师这时候应对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学习方式,明确分层教学的基本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分层次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效贯彻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开展针对性教学,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每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学数学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在难度上也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其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理论性较强,为学生的实际理解与掌握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分层次教学能够立足于此去尽可能的优化教学知识结构以及难度层级,从而在逐层递进的过程中,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由浅入深的理解与学习,最后,素质教育背景下,分层次教学不再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其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生个性化特点以及潜在学习潜力的激发与调动,从而更好的促进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分层次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评估调整优化
        所谓分层次教学,本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深入分析不同层次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实际的需求,并在所得成果的指导下去有针对性的设置学习任务,从而能够有效促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提高,而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所有层次进行教学的规律都是递进式的,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选择教学起点,再去进一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认知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规划设置,以此有效避免因为教学难度与学生学习水平不符而造成的教学成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另外要注意,数学知识大多环环相扣,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对上一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评估其的学习能力,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优化,促进其对于知识更好的掌握。
        2、逐层推进
        上述提到,实际开展分层次数学教学时,教师所设计的课程内容都是呈现递进式规律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严谨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增长,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避免因为层次较难导致学生存在抵触心理难以理解与学习,或因为层次较简单而导致对生觉得过于容易学习不够重视等情况出现,由此,教师需要确保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能够贴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障碍性,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有一种逐层递进不断过关的体验感,从而有效增强其的学习自信心,并能够充分调动其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促进其对于小学数学知识难易度的适应。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用你问我答的形式去巩固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并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的数学学习思维。
        3、查缺补漏
        对于小学数学的分层次教学来说,其整体的教学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课后的教学反馈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习惯,从而将部分目光放置在学生的课后反思总结与练习中去,由此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价值,不断调整实际设计的教学内容,全面查缺补漏,更好的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当一堂分层次教学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从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与空间,并重视对其学习及练习情况的收集与整理,并依据于此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找出学生的不足,并明确其薄弱点,狠抓落实,此外,教师还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并适当参考其的意见与想法,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培育优等生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统筹兼顾,不能够厚此薄彼,从而过于关注后进生而忽视了对优秀学生的指导与培养,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与教学,并可以加强与优等生之间的交流,从而通过其的学习水平作为辅助,并借助其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去带动后进生的学习,更好的由其互相之间的取长补短去促进每位学生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优生吃饱,让差生跟上,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高层次学生继续进步,增强中层次和低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分层次教学法在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导下能够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方式的落实开展,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再学.浅谈分层次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6)
[2]王志友.分层次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0(8)
[3]王宁.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