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家校共育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姜畅
[导读] 家校共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推行家校共育模式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家长能够逐渐转变德育理念,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家校共育的学生德育工作

基于初中家校共育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究
姜  畅
(温州绣山中学  温州市  鹿城区  325000)
摘要:家校共育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推行家校共育模式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同时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家长能够逐渐转变德育理念,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家校共育的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家;校共育;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158-01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加,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产生侵蚀。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管理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德育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树立高尚的情操,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家校共育的概述
        什么是家校共育呢?现对家校共育的概念做一概述:家校共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环境,也最容易受其影响。家校共育能使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得到来自学生家庭的支持,学生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能得到学校的教育建议和专业的指导。这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健全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也能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校共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该对家校共育重视起来,帮助所有家庭建立把孩子视作学生的家庭环境。
        二、家校共育下初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给予学生差异充分尊重
        要想获得更好的家校共育效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各初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必然就会造成在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异常行为时,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和学生家长沟通,在充分了解学生以后,可以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这样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其自身也必须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制订出更有利于学生的教育方案。
        (二)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同时做到以身作则,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以平等的姿态看待孩子的举动,纠正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行为,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家庭矛盾,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三)加强家校德育管理的交流与合作
        德育管理仅靠班主任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还需要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管理工作。初中班主任应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在微信群中转发国家和党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让家长了解德育管理对学生的重要性,扭转家长对德育管理的不正确认知。此外,在开展家长会时,班主任应向家长说明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使家长明白自身的道德行为也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让家长积极配合德育管理工作,相互监督学生在学校、家庭中的个人表现。班主任在微信群中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包括良好表现和不良行为,而家长也要在微信群中反馈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家务劳动完成情况、乐于助人的行为等等,对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完善家校共育评价机制
        学校的三好学生评选,刷新了老三好(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标准,更强调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将三好学生的被动评选改为学生自主申报,将学校单一评选改为家庭、社区共同参与。学生自主申报表须经家长签字同意之后,方可在班级里进行竞评演说;学生演说之后,全体学生进行民主投票;票数在前40%的学生,由所有任课老师参与评选,杜绝三好学生只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好的现象。
        (五)召开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取得联系和交流的一种传统模式,是被广大家长和教师所普遍接受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家长会的召开,做到保证一学期至少一次,在家长会召开前,学校和老师应该拟定合理的计划,明确家长会的目的并充分准备,抓住和家长面谈的机会。同时学校应想办法丰富家长会的形式,以此来提高家长对参与家长会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每学期对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进行表彰,以此来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班主任可以在平时学生上课、课间活时拍摄一些小短片,剪辑成纪录片的形式,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播放,让家长更全面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时的学习状态。
        (六)提升教师家校共育理念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认可,优质的学校教育需要优质的家庭教育相匹配。家校合作共育是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主体,学校和教师起着指导作用。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数位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教师的家校育人理念和方法进行培训,倡导教师以友善、阳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同时以同样的心态保持与家长的联系。
        结束语
        总之,教育好学生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身教大于言传,家校联手的工作推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摸索和创新,相信家长和学校只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就能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磊,赵晓鹏.家校共育下初中学生的有效德育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7):92+90.
[2]刘颖.浅论初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问题及完善方案[J].祖国,2019(22):119-120.
[3]欧阳帆.试析初中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