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设使用支架 评价促进学习——探究“评价支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董楚遥
[导读] “评价即学习”的写作指导认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师可搭设评价支架,为学生提供完成习作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文章通过《风中的背影》写作指导课的教学安排,分析了“评价支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搭设使用支架 评价促进学习
——探究“评价支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董楚遥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健力宝中学  广东  佛山  528100)
【摘要】“评价即学习”的写作指导认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教师可搭设评价支架,为学生提供完成习作的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文章通过《风中的背影》写作指导课的教学安排,分析了“评价支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关键词】“评价支架”语文写作教学 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61-01


        评价支架的运用应贯穿整个写作教学过程,开发路径可具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学习阶段,是评价支架的搭设。中间为渗透阶段,是评价支架的生成。最后为运用阶段,是评价支架的使用。“评价支架”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开发路径主要有以下5点。
        1.评价支架的开发应以学生的写作问题为起点
        为了更精准地抓住学生的问题,可采用“先写后导”的方式,即让学生先根据题目进行撰写,教师在批改中总结出学生习作的突出问题,再确定评价支架的设计。
        在上学期中,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因此,我布置了仿写《背影》的作业,学习描写背影的技巧,写一篇《风中的背影》的命题作文。学生的第一次习作所显现的问题为,第一点是找不准写作重点,第二是知道写作重点也不懂得如何下笔描写,第三点是素材陈旧,视角单一。因此,在写作指导课中应以这三点问题作为评价支架的开发起点。
        2.评价支架的开发应以学习目标为归宿
        以学生第一次的习作作为写作教学的一手材料,根据学生所显现的问题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开发评价支架。根据学生在《风中的背影》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写作指导课的学习目标为,一丰富素材,形成“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国家”的写作视角,二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三掌握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而第三点掌握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是教学重难点。
        掌握了评价支架的起点和归宿,即是掌握了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和成功标准的差距,这一差距应让学生提前知悉,可在预习部分中呈现。在《风中的背影》的学案中,我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量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差距所在。
        在自我评价表中,“成功的彼岸”即是让学生知晓成功标准应具备什么要素,这一步骤是评价支架搭设的重要一环,能让学生根据要素准确评价和判断自身水平与成功标准之间的差距,明晰学习方向。
        3.评价支架的开发应以写作技法为焦点
        每一节写作指导课都应有相应的写作技法传授给学生,可通过“写作技法表”的形式走进课堂。


技法表中的各项学习元素需要学生理解、内化、实践,并运用在片段写作中。写作技法表看似和评价支架没有任何关系,但其实是评价支架搭设的关键,同时是学生之后自主制定和设计评价量表的拐杖和提示。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背影》中的精彩片段,共同生成了写作技法表。
        根据上面的写作技法表,则清晰地体现出描写人物背影的元素,每一种元素就是评价的一个标准,也是评价支架搭设的基础材料。
        4.评价支架的开发应以评价量表为工具
        在课堂中,学生运用技法独立撰写片段后,需要得到评价意见,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生成评价支架,教师在旁点拨和辅助,协助学生设计和生成。以下为教师预设的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支架,应规范化设计,合格的量表应有明晰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等级以及评价原因。培养学生设计评价量表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锻炼,逐步形成。同时教师在辅助学生生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对写作技法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5.运用评价支架的主体应多元化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评价支架,各小组拿着完善后的评价量表,评价写作片段,依据要素对片段进行分析,点出优劣点和提出改进意见。而评价的主体可来自任何人。师评生、生评生、学生自评等方式都可采用。
        师生运用评价支架时,需有度。这是在立足于“评价即学习”的背景而设计的具有梯度化的评价活动和任务,应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学生的评价内容为焦点,提供适当帮助,协助理清评价思路,深化评价的过程意义。课后学生根据建议修改写作片段,完成二次习作的任务,再独立使用支架评价自身作品,有助于学生反思自我、发现差距,深化知识与技法的掌握,提高思维与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评价支架的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明晰写作技法和学习要素,引导学生多样设计评价量表,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作用,促进学生逐步提高。但评价支架所带来的效果或许不会立竿见影,因为学生已习惯于传统写作指导课模式的操作,未必会快速适应,需要在这种教学新范式中多次体验,多次尝试,把评价支架作为自身的学习工具,方能起到可见成效。
参考文献:
[1]蔡明.用评价量表导引学生写作走向立意深远[J].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11).
[2]栾娟.“支架”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初中语文教与学,2020(5).
[3]石修银.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写作支架[J].语文教学通讯,2019(1C).
董楚遥,2016年本科毕业,对外汉语专业,从教5年,善用各类教学方法,课堂活跃,致力于让学生热爱语文,体会学习的美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