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费祥楼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费祥楼
[导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相关的传统文化,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随着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家国情怀的渗透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
费祥楼
(合肥第42中学  230001)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相关的传统文化,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随着初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教师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家国情怀的渗透正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提高对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096-01


        引言: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历史学科,对于向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之间的联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自主探究历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过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根据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使学生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美德,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创新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促进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的家国情怀教育,就需要深入分析初中历史教材,在熟练把握历史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使学生能深切感受到教材中的家国情怀[1]。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古代亚非文明的内容时,学生会从历史教材中发现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标志,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中都有什么标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兵马俑、长城等图片,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繁荣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渗透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以诗促情,渗透家国情怀
        诗歌不仅代表了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文学语言美,更是展示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诗歌,已经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有些诗歌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有些诗歌推进了历史的进程,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相关的诗歌,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在吟诵的过程中产生认同和尊重的情感。诗歌中所蕴含的语言美和精神气节,可以使初中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初中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授到有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来帮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当时的历史,传承其中的民族精神。又如在学习解放南京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吟诵毛泽东的相关诗歌,使学生感受到当时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场面的壮阔,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诗歌的融合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家国仇恨,什么是誓死卫国。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今天,这些诗歌仍然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中散发光彩,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
        三、中外对比,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要鼓励学生放眼世界,家国情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外进历史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家国情怀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能正确看待世界关系,在理解和借鉴中与世界展开对话,就可以从中有所收获,用世界眼光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国情怀[2]。
        例如教师在教授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时的遭遇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和日本都曾受到过西方的侵略,然后讲解日本的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经历改革创新之后成为亚洲强国,向外侵略扩张,中国成为日本的侵略对象。联系中国当时的历史,经历了甲午战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得我国陷入了民族危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促进了我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各个阶级开始救亡图存。戊戌变法运动从国家制度层面出发,寻找救亡图存的办法,这是奋发向上的家国情怀,这是拯救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同时对当时的人们起到家国意识的引导和启蒙作用。
        四、典型案例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还要立足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并对其展开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大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灾难之外,还要使学生了解到在正是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推进了当时各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使得各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大大增强。着世界大战的背后,民族意识开始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今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习到遇到困难并不可怕,但是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才能落于不败之地,同时这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授完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增加学生对历史战争的认识,并且可以将获得的感悟与我国的目前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强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深入讲解我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形成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民族意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魅力,感受到我国的民族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延伸典型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家国情怀,形成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志强.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天津教育,2020(24).
[2]蔡彩萍.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20,000(037):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