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郑远会
[导读]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郑远会
(四川省高县中学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094-01


        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人的素质的构建、文化修养的提高、思想情操和人格的完善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上好《地理》课的教学技巧与方法。
        一、 发现教学法
        (一)应用条件
        1.在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概念性结论或揭示地理知识间
        联系的教学内容时,适宜地使用“发现教学法”。例如,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学中可使用此法。
        2.新旧知识联系密切,新学知识相对难度不大时,可以使用发现教学法。
        3.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通过让学生分析比较,发现异同,得出结论,也是发现法常用的方面。例如,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大洲之间的对比分析。
        4.可从直观及实物操作入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这也是发现教学方法的用武之地。例如,演示昼夜形成的过程,可以借助地球仪和手电筒。
        (二)步骤和基本要求
        1.发现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
        第二步:作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
        第四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
        第六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
        2.基本要求: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善于引导,讲求实效;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睦氛围。
        二、启发式教学法
        (一)启发的形式
        1.故事启发。孔子曰:“不愤不启。”所谓故事启发,就是指教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简短有趣而能说明问题的故事或具体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学生的思维被故事所吸引,非常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师抓住这一机会,及时启发学生,教学效果极佳。例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提出的背景故事。
        2.地图启发。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与课本密不可分。教师利用各种地图引导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积极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地理技能。如,学习《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时,可请学生仔细读图,然后逐一思考:中国土地资源的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而戈壁分布在西部?南北方地区的耕地又有何不同?
        3.直观演示启发。教师利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例如,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时,学生感到非常抽象难学,这时,教师一般都会利用地球仪来进行演示,让学生注意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地球的自转方向一个是逆时针方向,另一个是顺时针方向。此时,教师若能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部分内容,效果会更佳。多媒体课件中的三维动画、声音、图像和动画过程不仅强烈吸引学生,而且通过直观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更佳牢固。
        4.类比启发。即指教师将相互联系的地理事物、地理知识放在一起或先后讲述,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察觉其中的联系,进而类推,得出结论。该方法最好用表格对比分析。
        5.假设启发。对一些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可以假设其发生了重大变化,再让学生分析变化后产生的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假设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则会有太阳的西升东落现象。
        (二)有效启发的技巧
        1.要适时合度。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启发的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为学生扫清障碍,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启发地理思维的问题的难度、深度要适中,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学习。
        2.针对性要强。即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启发。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认知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进行诱导,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3.多设疑问难。人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发思维的第一步。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从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的调节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设疑问难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
        4.重地理思维。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是地理启发式教学的主旋律。


教师应把地理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教给学生,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这些方法一旦为学生所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5.善反思提高。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学生发出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及时纠正教学失误,不断提高启发教学的艺术性。
        三、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的种类
        1.地理文字材料案例。它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材料反映地理内容及要求的案例。教师应先将材料选择、整理后编写成地理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究,挖掘案例中的地理现象及问题,并寻找因果关系。地理文字素材案例数量非常丰富,可以是教材中现成案例,也可以是课外的时事热点案例。
        2.地理图形材料案例。图形材料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要素,教材中有大量图形材料案例,这种案例材料形象直观,含有大量的地理信息,往往揭示着某种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教学中很值得研究利用。例如,“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和“三江平原的种植业”这两幅景观图。
        (二)案例的分析和评价
        1.案例的分析。将案例的情境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和开展研讨和探索。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启发学生思考:教材涉及哪些方面的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因此,由案例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提前设定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去挖掘案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2.案例的总结和拓展。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灵活点拨,以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的原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其作用就是总结出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性原理,再实现向应用方式上的迁移。因此,启发性是其明显的特征。
        3.案例的学习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及时、恰当地进行学习评价是非常必要的。现行的学习评价把评价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是以“选拔”为目的的“筛子”式的评价,这对很多学生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所谓的差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我们追求的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案例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案例教学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要善于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加以鼓励。有了这样的评价机制,教、学双方都乐于探讨课堂教学,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一)基本要求
        此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新课导入-自学释疑-合作探究-迁移延伸。
        1.新课导入要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激
        发学生“我想学”“我爱学”的求知欲,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真谛的激情,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在自学释疑过程中,教师要变“教”为“诱”,引导学生变“学”为“思”。在解决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依据“课程标准”提出问题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我会学”、“我能学”的积极性,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在探究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图、表,提取各种有效信息,探究交流,集思广益,发挥学生无限创新的可能,分析、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
        4.延伸迁移。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并且能“举一反三”,才算达到了“延伸迁移”的水平。这一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潜能。
        (二)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又称整体性原则,它是系统论思想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中的运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安排和各个要素的配置都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学习,把“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作为红线,把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新性”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自学释疑、探究交流,以及迁移延伸,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现能力的目的。
        3.突出学科特点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突出学科特点。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充分利用地理的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资料中提取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