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游戏情境,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性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李晓艳
[导读] 提高教学质量而针对教师开展的研究,是在美国新教育运动以后。它起源于“有效教学”,此后开始研究视角拓展并探讨除教师原因之外的其他影响教学的原因。后经研究发现,一种称之为学生“非投入”(disengagemenD现象在课堂上存在。学生在课堂中的非投入和表面化现象,国家和个人在教育投资上日益高涨的热情,促使“有效数学”研究关注学生的主题作用的就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将游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注

巧妙设计游戏情境,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动性
李晓艳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民族小学  445300)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而针对教师开展的研究,是在美国新教育运动以后。它起源于“有效教学”,此后开始研究视角拓展并探讨除教师原因之外的其他影响教学的原因。后经研究发现,一种称之为学生“非投入”(disengagemenD现象在课堂上存在。学生在课堂中的非投入和表面化现象,国家和个人在教育投资上日益高涨的热情,促使“有效数学”研究关注学生的主题作用的就是这种强烈的反差。将游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更主动、更快乐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分析;生动性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052-02


        游戏以其丰富的感染力,强大的互动性,多元的参与度,为小学数学教学充分开展提供了助力,给予了铺垫。实现趣味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既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游戏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衡量“教学性”和“趣味性”,趣味性作为游戏教学的特色和理念支柱,是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主要元素。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趣味性,会让教学性变得薄弱,学生可能在“玩耍”当中获得了良好的课堂体验,但是最终却一无所获,笔者将浅析几点关于游戏教学的开展方式和注意事项,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游戏
        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地位。在游戏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同级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教师就要此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游戏。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游戏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提升,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价值。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课当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钟面之间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你做我猜”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A学生从教师的手表上看到目标时间,然后用两臂做出时针分针呈现的角度,来让B学生猜测可能时间,只能用“大了、小了”来给B学生做出提示。在这种游戏当中,两名学生需要通力合作来完成教师给出的猜测时间的任务,A、B两名学生都能够对时间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一旁计时,根据学生用时长短来决出最后的胜利小组。在这种教学下,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当中,增加了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能够得到提升的同时,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运用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成功与否、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兴趣。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和逻辑性特点,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畏惧情绪,对数学知识很难产生主动学习的自觉。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容易停留在课间嬉笑打闹方面,总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过渡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在这个时候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也对数学知识产生关注。
        比如在长方体体积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寻找默契长方体的游戏。为了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和刺激性,教师要在开始讲清楚游戏规则,听从教师的指挥,听到命令后迅速行动。首先,学生快速选择一个自己手边拥有的长方体物品,注意把课本这个常规的东西排除在外,然后再将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测量出来,并且进行标注。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到默契伙伴。如果长、宽、高的长度一致,则代表高度默契,如果有部分长度一致,则代表一般默契,而如果完全没有找到一致的部分,则代表毫无默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使得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思维活动也围绕着数学知识展开,这也为接下来的长方体体积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融合新课改理念,构建互动性趣味游戏,塑造数学素养
        随着新课改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落实,“以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也被深度反馈至小学数学教学视域。因此,教师在趣味游戏运用时,应该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设计出诸多带有互动性、参与性、探究性、体验性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元交融中学习数学、提升能力、塑造素养。一是加强对互动性趣味游戏的融入。可以创设出更为丰富、多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带着更为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投身游戏情境,实现对于各方面数学综合素养的充分激发。二是加强对参与性趣味游戏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趣味游戏的引领下探究数学奥妙,实现认知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编儿歌、讲故事、演话剧等方式,为数学学习赋予更为多元的表现方式,以达到切实塑造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四、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去开展游戏教学,除了休闲娱乐的游戏教学,竞赛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教学的形式,以竞赛的输赢奖惩作为游戏的元素,教师可以让赢家获得“作业减免,获得奖品”等等福利,输的一方可以“表演节目”,以这种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也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并且最关键的在于游戏的胜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配一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提出不同的图片,比如“火车”、“米尺”、“微生物”等等,然后在图片下面写出对应的数值,然后把对应的长度单位制作成卡纸,让学生上台把单位和对应物体进行配对,然后计时,每个小组有一分钟的讨论时间,上台后以配对速度为评判胜负的依据。在这种游戏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因为想要获得胜利,会自主的进行思考,并且大脑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之中,对知识的记忆也能够更加深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让过于的强调输赢,奖惩要适度,对输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赢家也要引导其不要骄傲自满,让班级处于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五、运用游戏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温故而知新,知识复习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解决新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提高综合学习素养。对于复习的重要性,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已经学过的内容,毫无新鲜感,也不会有什么难度,容易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影响数学综合素养的持续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其中,提高复习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比如在完成运算定律的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晋级游戏,既有理论知识的内容,各项运算定律的公式,也有具体的解题运用,综合典型例题的解答,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复习的同时,也使综合运用能力得到锻炼。除此之外,错题的整理和归纳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出错频率较高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放在游戏竞赛题型当中,引导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理解。
        总之,由于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再创造,能力再发展,个性再释放的过程,而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基础便是浓厚兴趣、迫切欲望的驱使。将趣味游戏运用至小学数学教学,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发展需要,又可以为教学发展注入鲜活血液,提供多元助力,将学生引入更为丰富、宽泛、有趣的教学视域,使诸多抽象、枯燥、复杂数学知识转换为兼容趣味性、丰富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教学游戏、故事、儿歌等,以切实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让学生在更为愉悦、和谐、生动的学习体验中开启全新数学认知发展旅途。
参考文献:
[1]孟莲莲.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2.
[2]胡信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智能化信息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6):225.
[3]于燕丽.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