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3期   作者:陈雨翔
[导读] 量感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尚未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学生们缺乏对量感的认识。因此,本文对使用可视化教学对量感进行教学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究,并基于该思路提出了几点使用可视化教学对量感进行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思考分析
陈雨翔
(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中心小学  321081)
摘要:量感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均尚未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学生们缺乏对量感的认识。因此,本文对使用可视化教学对量感进行教学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究,并基于该思路提出了几点使用可视化教学对量感进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7-023-01


        引言:可视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概念,其优势在于能够对教学概念进行直观的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量感的教学中,可视化教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量感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量感与可视化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一)量感的概念与重要性
        量感在小学数学中可理解为学生对于生活中的长度、面积以及数量等量态的直观感觉,具体在于对某个单位所表示的量进行推断,而非通过测量得出某量的大小。量感的培养作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培养学生的量感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未能对培养学生的量感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量感的学习内容在当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据着较多的篇幅,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结果,却忽略了学生们在对量感学习的过程,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客观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可视化教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可视化教学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将较为抽象的且本不可见的教学内容,较为直观的呈现出来,使该类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上较为清晰的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课堂体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抽象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可视化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将教材中内容为学生直观的呈现出来,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结合,并对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有意识的设置。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们设置量感可视化的场景,进一步促进学生量感体系的建立以及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
        二、使用数学可视化强化学生量感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回归生活。


量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创设较为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其具体应用在于,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为学生们创设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同时引导学生使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量态进行估算。创设该种情景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量感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教师在对《生活中的数》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对教材中“数花生”、“数豆子”等内容进行拓展,以此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们进入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欲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细化引导定位学生量感内涵
        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点,在常规做法中,教师们基本会遵循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联系巩固、应用提高的过程,一般利用已有已学的知识点来介绍新的数学知识点[1]。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量感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从学生们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们进行数学活动。学生们能够在该类数学活动中对量的估算进行充分感受、并反复体验,最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将在该过程中所有的体验与感受进行整合,进而形成量感。在学生初步形成量感后,教师们还应当对学生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带领其进行深入的思辨与调整,使小学生的量感能够得到精准的定位。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教师在对《测量》一课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硬币、铅笔等对学生们进行距离讲解,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的认识到一毫米、一厘米以及一分米之间的区别,再让学生到生活中估一估物品的长度。通过该类活动,使学生获得对量感最为直接的感知,并有效建立量感。
        (三)运用类比丰富学生量感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量感的建立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其不断的观察、尝试以及操作和类比、想象等抽象思维,使直观体验与抽象思维相互结合,逐渐形成较为鲜明的量感。量感的形成具有个体性、随机性等特点,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经历量感学习的观察、体验和顿悟过程,提供可视化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推理、比较、联想等策略,引领学生建立量感、精准量感,让量感学习真实可见[2]。在学生量感形成的过程中,类比的使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表象为学生们建立较为立体的宏观感知,而借助类比则能够从数量角度为事物提供较为直观的参照。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使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实、完整且高效,有效使用类比这一方法,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呈现一个较为直观的量感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在小学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量感的教育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起来。本文对当前教学可视化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细化引导定位量感培养以及运用类比丰富学生量感体验等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小学数学的量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沁媛,徐旻甜,魏婷.小学数学追及问题可视化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0):88-90.
[2]梁培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21(29):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