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中学(山东滨州) 251807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开展了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二部分重点对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提出了有效策略,包括理性思考,抓住时空线索,正确使用史料,重构历史知识,体现家国情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唯物史观指的是通过历史学习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在历史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指导性作用。时空观念,指的是能将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时空联系中进行考察和分析。史料实证指的是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靠的历史信息,从而重现历史。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建构历史的能力。家国情怀指的是对历史的判断,要从人文研究的角度出发,彰显人文气息,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理性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点,体现唯物史观
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历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因为历史知识本身又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尽量的将历史教学语言简洁化,从而帮助学生们理性地思考历史问题,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历史教师可以呈现大量的图片,配以文字资料展现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迁。教师提出问题:思考近代以来社会物质生活变迁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服饰变化深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更加趋于个性,归根结底,服饰变迁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渗透了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
2.抓住时空线索,时空结合,体现时空观念
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注重时序的学科,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入地图、示意图、时间轴、大事年表等来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在讲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张居正改革这一目时,如何分析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影响?基于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课中引入了短时段、中时段段和长时段概念(见图1),短时段指的是明朝中晚期,中时段指的是明清时期,长时段指的是16世纪,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中不同人物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引出学生们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历史事物,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
图1
3.正确引用史料,论证过程严密,体现史料实证
在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从大量的历史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历史教学信息呈现给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论证等还原历史事物的过程。初中生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们搜集史料的能力。第二,要培养学生们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来佐证历史事实,尽量还原历史真相,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讲述统编版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一课时,对于中日军队战斗力的分析,教师引用了三则材料,通过让学生们阅读和比较,思考:中日军队的战斗力如何?你对中日军队的战斗力有着怎样的认识,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近年来电视上出现的“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来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史料实证观念,学生们通过阅读史料会发现,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与日本军队有着质的差别的,我国物资短缺,国民党军人是文盲,军纪涣散;日本军队作战技术精良,军纪严明,因此,日军并非影视剧中宣扬的那样不堪一击。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4.基于史料和历史解释重构历史知识,体现历史解释
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呈现足够的信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切记以偏概全。例如,在讲授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西安事变》一目时,如何评价西安事变教师引用了三则史料,并进而提出问题:这三则史料对于西安事变的评价是怎样的?为什么三者的评价会有如此差异呢?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力前提。通过阅读史料,学生们就会发现,教材中对于西安事变的评价都是正面的,但是在展示的史料中却出现了“贼首”“绑匪”“草寇”等带有污辱性的词语,说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举动在国民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大的国民党人认为张杨二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大逆不道的,而共产党人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则是赞同支持的,因为广大的共产党人,希望蒋介石抛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致对外,《大公报》持中立的立场,客观的评价了此次事件。(史料见图2)通过多角度阅读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学会客观的、理性的、全面的分析历史世界。
图2
5.设身处地的感受历史,探寻人文价值,体现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整合历史信息,特别是要将地方史引入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文化认同感。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地20课《经济全球化》一目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引入了两位国家领导人对于全球化的看法,并展示了大量的图片,教师还播放了一些视频资源给同学们,引导学生思考: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呢?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梳理,并结合大量的文本和视频资源,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与巨大的挑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通过讲授中国崛起的民族品牌,如华为等,来增强学生们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使命感。
结语
基于教学实践本研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理论水平有限,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必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予以修正。
参考文献:
[1]刘社翠.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4):25-26.
[2]毕四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4).
[3]蒋跃南.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0(014):P.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