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陈竹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项目的顺利建设与运行,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
        铜仁学院  贵州省铜仁市  554300
        摘要:水利水电项目的顺利建设与运行,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持续发展理念下,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污染问题,以及水利水电项目对生态的积极、消极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持续关注。本文拟围绕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实践,就其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作用
        引言
        水利水电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在既往发展历程中,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主观层面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可影响区域原有生态的行为,由此带来了生态治理难题。鉴于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工程建设活动可能对区域气候、地质条件等构成的负面影响,国内学者对水利水电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这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
        从资源储备角度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充足,但独特的生态气候,以及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巨大差异,仍然给居民的生活以及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国家以保证供水、供电安全为目标,大力推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目前,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规模稳步扩大,建造水平大幅提升,水利水电事业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水利水电项目开发、建设过程忽视环保、移民、地质灾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平衡关系的构建。对此,水利水电项目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全面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水利水电项目的积极影响,控制生态污染等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2.1能源利用
        能源短缺是生态建设面临的重大难题,同时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水资源是现代能源体系中最为清洁的能源之一,但由于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存在,国内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如果没有可靠的渠道进行能源输送,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当地不得不依赖其他类型的能源,如碳能源,而碳能源的使用势必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温室效应等问题。在水利水电领域,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是项目规划建设的初衷,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经过大量实践案例验证,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缓解水资源短缺对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方法[1]。但在工程建设期内,施工活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侵害,可能会影响到能源的利用情况。例如,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可能大幅增加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蒸发量,导致周围空气的含水量迅速上身,影响区域的降水量;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在南方地区,水电工程附近的降水量呈现冬季高于夏季的特征。不仅如此,受到水库低温效应的波及,水利水电项目附近与外围的降水量可出现一定的差异,继而对当地生态构成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项目设计以及规划人员需要正确理解工程项目与能源利用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目的合理选址、科学设计,正确开发、利用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切实发挥水利水电项目在缓解能源结构问题、资源分布不均等现实困境,降低水资源匮乏地区对碳能源的依赖程度。
        2.2防洪抗涝
        区域性强降水是诱发洪灾的重要因素,在暴雨季节,一旦江河水位超过警戒线,不少城市、乡村将面临特大洪灾风险以及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

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不仅会威胁当地居民的安全,还可能带来连锁效应,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2]。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到如今各个流域梯级大坝的建设,水利水电项目已经成为防洪抗涝的重要力量。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防洪措施以及治理经验,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有效控制、应对洪涝灾害,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堤坝的修建以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如此,水利水电项目实施过程忽略了建设活动对周围地区土壤、地质条件的影响,没有从防洪抗涝的具体要求出发,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设计,也直接左右着水利水电项目的防洪性能。根据既往发生的大坝事故,在大型水库的运行过程中,蓄水总量与地壳应力变化之间存在关联,当蓄水量过大时,地壳应力急剧上升,导致岩层空隙之间的水压力突然增大[3]。当土壤周围水位上升,土壤内地下水位随之抬升,原本地表转化成沼泽的概率提升,土壤孕育植被的能力下降,这将直接增加项目所在区域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影响项目的防洪能力。而消除此类风险的有效措施,就是从实际建设条件出发,合理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目前,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正处于健康发展时期,配套技术手段以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积极兴建工程项目的基础上,各种防洪措施的综合利用,以及保障体系的快速建设,为水利水电项目的防洪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稳定环境。
        2.3环境保护
        在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发展以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依托水利水电项目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森林湿地等产业,给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显著增加了地区生态保护工程的可投入资金。从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来看,在现有的发电工程项目中,水利水电项目导致的生态污染问题并不严重,将建设过程的环境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量避免使用可严重污染环境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基本符合持续发展理念[4]。在此基础上,依靠水利水电项目提供的资源优势与其他先决条件,政府部门可考虑发展生态旅游事业,为所在地区环境保护工程的落实做好铺垫。而获取良好环境效益的关键在于,完善水利水电项目的设计程序,将生态保护对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行业标准以及生态保护法规等内容纳入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高建设过程、运行过程的公众参与度,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社会常识的普及教育,激发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切实发挥公众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权。此外,业内人士应当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将工程建设活动的生态破坏危害降至最低,继而为其环境保护作用的实现提供条件。如硬件条件支持过程环境监测,水利水电项目也可考虑建立局部监测体系,在现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科学筛选重点监测区域,及时掌握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正确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索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3结语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项目建设活动存在的生态污染问题,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针对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突出意义,业内技术人员应当理性、客观地看待生态环境与水电工程建设的关联,认清工程建设带来的积极效益以及负面影响,从技术、管理等层面入手,制定可行的管控措施,提升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以及项目建设水平,推动水利水电事业朝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婷.试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镇建设,2020,(005):340-341.
        [2]马建国.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科技风,2020,No.436(32):124-125.
        [3]王海峰.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居业,2019,(003):187-188.
        [4]李红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华建设,2019(9):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