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城乡规划教学结合基层建设实践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刘宇舒 通讯作者:王振宇
[导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城乡规划和基层建设的联系更加紧密。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城乡规划和基层建设的联系更加紧密。本文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新时代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出的新需求,明晰新时代基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城市详细规划、乡村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课程讨论新时代城乡规划教学融入基层建设的方式和重点,进而从城乡问题专注、综合协调规划、规划实施评价等方面提出教学改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城乡规划教学,基层建设,策略建议
        新时代一般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城乡风貌已发生了翻天土地的变化,中国的城乡建设已从注重城市建设转向关注基层及民生的综合建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1。新时代对中国城乡规划高等教育学生能力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城乡规划和基层建设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探讨城乡规划教学结合基层建设的实践模式,意义重大。
        1.新时代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出的新需求
        1.1新时代背景下对城乡发展问题的系统分析能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城乡规划已从“摊大饼”增长模式转向“精致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城乡建设亦从服务于“经济增长”转向以“解决城乡问题”为目标,而这些城乡发展问题和基层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多级管控传导体系,对街道办和乡镇、社区和村庄等基层建设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城乡规划的教学内容,需从“注重空间形态设计”向“关注城乡问题探究”等方面转变。
        1.2对利益相关者关注及民生需求的识别认知能力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建设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准则;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城乡建设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包括政府、开发商、原住民、租户、游客等各种利益群体2。新时代,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影响下,城乡规划对民生需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基层公共政策制定、基层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新时代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城乡规划的教学目标,需从“注重物质空间规划”向“关注社会民生需求”等方面转变。
        1.3将规划方案转为城乡治理手段的综合协调能力
        城乡规划方案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而新时代,随着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城乡规划实施手段亦从“政府管理”走向“城乡治理”,而“基层治理”是城乡规划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理单位3。城乡规划方案,从编制、审批,再到管理,每个过程都需要与各基层各利益相关者进行综合协调,从而保障城乡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因此,城乡规划的教学过程,需从“注重规划方案本身”向“关注城乡综合治理”等方面转变。
        2.新时代城乡规划课程结合基层建设实践的转变
        2.1居住类课题:从居住小区规划转向社区综合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的《城市详细规划(一)》等教学课程,第一个课程设计往往是居住类规划,近年来居住小区规划课题逐渐被居住街坊及社区综合规划等所代替。我国住区从传统居住街坊,到建国后工人新村及居住大院,再到本世纪初的居住小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化。基于地缘关系传统街坊和基于业缘关系的新村大院,邻里和谐,社会关系融洽,但面临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问题;商品经济时代的居住小区封闭管理,往往人与人之间冷漠,又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生活的向往。因此,社区综合规划应运而生。新时代居住区规划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为基本准则,引入日常生活圈理论,以人的步行尺度为依据,充分建立与“社区基层建设”的联系。城市社区综合规划是以基层社区为单位,老旧社区改造,注重设施更新和适老化设计;新社区规划,则注重邻里关系的协调4。学生运用社会调查统计方法,对基层社区进行调研及其建设发展规划,培养其系统分析问题和关注民生需求等综合能力。
        2.2中心区类课题:从公共街区规划转向多主题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中心区类课题往往是三年级下学期《城市详细规划(二)》及四年级《城市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近年来由“传统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转向“特色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如滨水开放街区等)及结合城市设计专职委和国际竞赛的“主题性中心区城市设计”等。中心区是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商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等公共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中心区详细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计划经济时代的公共街区往往直接做建筑设计;本世纪初,出现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结合城市设计引导中心区概念规划;而在今天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从公共街区规划转向多主题规划等多种形式。

中心区类规划设计课题,有“乐活空间”“健康家园”等主题,强化具有场所感人性化空间的塑造,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土地价值的提升,而这些都离不开与“街道办、社区”等基层建设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城市中心区现状问题的挖掘和方案基层建设的可实施性。
        2.3乡村类课题:从村庄建设规划转向乡村振兴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乡村类课题往往是三年级下或四年级上的课程内容,近年来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往往结合全国和地方的乡村规划竞赛来进行,从而推动乡村规划教育与基层实践的融合。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标志着乡村规划正式内如城乡规划法定体系,全国上下也开展了以整治空间环境为重点、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新一轮的村庄规划。而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关注三农问题,打好脱贫空间,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规划不仅关注物质空间提升,更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5。全国性的乡村振兴规划竞赛,包括乡村规划方案单元、乡村调研与策划单元、乡村建筑设计单元等,和“乡村基层建设”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乡村的治理体系,通过调研发展策划,创新基层建设体制机制;通过规划设计方案,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并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强化高校党组织和乡村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党建引领,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实际工作中,共谋、共治、共同营建,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2.4总规类课题:从城市总体规划走向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专业总体规划类课题往往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以镇域或县域为规划基本单元,近来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自然资源评价、村镇(城镇)体系建构、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等规划内容的教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总体规划是从总体层面关注城乡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以及建设综合部署的规划。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建立“双评价”体系,构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调全国上下“一张图”干到底,实现“多规合一”。其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包括省-市-县(区)-乡镇多级编制审批实施管理传导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基层建设的规划管控传导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是国土空间最基本的规划编制单元,村庄基层是最基本的规划实施主体6。学生可以更系统学习城乡规划体系如何通过多级传导落实各级基层建设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规划思维。
        3新时代城乡规划教学基层建设实践的思考总结
        新时代,城乡规划的重点以“解决城乡问题”为目标,更多的关注“利益相关者及民生需求”,从而培养学生将规划方案转为城乡治理手段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探索性阶段,城乡规划和基层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基层包括乡镇、街道办、村庄、社区、工厂、农场、学校、企业、人民解放军连队等,是城乡建设实施的基本管理单位,是解决新时代城乡民生问题的直接载体;而基层建设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这些都与城乡规划紧密相关。
        在现有的城乡规划教学体系中,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需求,笔者认为本科教学可以在既有模式基础上,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改善建议:
        (1)规划课程选题,从传统“物质空间类规划”转向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的“综合协调规划”,如社区综合规划、多主题公共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
        (2)规划方案过程,加强结合民生需求的基层调研,更多关注“城乡问题”,详细规划教学强化基层建设的“情景模拟”,总体规划教学强化基层建设的“管控传导”。
        (3)规划方案评价,将“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组织基层工作者和规划专家对学生规划方案进行点评,从而强化规划方案为“城乡基层治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可行性。
        总之,当今城乡规划师面临的不仅仅是城市物质空间建设,而是基层建设的各个方面;详细规划直接面向基层建设,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管控传导又和各个基层紧密联系。因此,探讨新时代城乡规划结合基层建设实践模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马敏.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N].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11,06.
        2 顿明明,王雨村,郑皓,于淼. 存量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7,26(01):132-138.
        3 何艳波.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J]. 中国市场,2021(09):180-181.
        4张紧跟. 主体、制度与文化: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三维审视[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109-118.
        5 纪芳. 乡村自主性与基层民主制度创新——以“宁海36条”制度创新为例[J]. 求实,2021(01):59-71+111.
        6 李殿彬,雷康乐. 内强根基 外树形象——淮阳县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工作纪实[J]. 资源导刊,2018(0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