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及启示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陈治宇
[导读] 摘要:当前伴随着消防职业化改革的推进,如何全面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是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
        摘要:当前伴随着消防职业化改革的推进,如何全面实现消防工作的社会化、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专业水平是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先进地区的消防救援职业技术培训体系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我国消防救援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消防救援;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 消防救援职业技术培训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消防教育培训有三个模式:第一是学历教育,本科、高职院校和地方大学培养消防专业人才,是消防队伍获取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的主要路径。第二种是职业教育培训,目前主要以各地消防训练基地培训为主。第三是广泛的社会消防教育与培训,社会培训主要是为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岗位培养从业人员。
        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主要在各类本科院校与地方大学开展,改制转隶后我国第一所专门的消防救援本科院校为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主要承担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人才培养、专业培训和科研等任务。除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之外,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本科层次方面有近二十所高校先后设置了“消防工程、消防指挥、核生化消防、火灾勘查”等本科专业。在专科层次方面,全国多所专科高校设置了防火管理专业[1]。在校学生将学习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各项文化课程和消防相关的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培训
        消防队员投入到消防工作中后需要开展日常的或定期、不定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目前消防员职业培训以基地培训为主,我国消防培训基地多以各省市为区分,截至2018年,全国已建成31个总队级和76个支队级训练基地。
        总队级训练基地除开展新入职消防员教育训练、干部集训、各岗位人员轮训外,还通过轮执轮训和集中训练,以支队全勤指挥部成员、支(大、中)队指挥员等人员为训练对象,重点开展高层建筑、石油化工、大型商市场等类型火灾的灭火救援技战术训练。支队训练基地,除开展新入职消防员第二阶段教育训练、干部集训、各岗位人员轮训外,以集训、轮训的方式,以中队指挥员、执勤中队长助理、专职消防队等为主要对象,以本地区主要类型火灾事故灾害的各个环节、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性、实用性训练、类型预案推演为训练内容,重点开展中队合成训练、战术(法)演练、特种装备操作等训练。
        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社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可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面向公众层面的消防知识普及型教育,一个是面向特有工种和专职岗位人才的培训。
        消防知识普及型教育的教育主体(尤其是各大中小学校)结合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实际情况,将消防知识纳入到学校教育内容中。社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定期对员工进行防火、报警、灭火、逃生等知识的教育培训。特有工种和专职岗位的人才型教育是消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进消防社会化非常有利的举措。目前专职岗位人才培养主要包括注册消防工程师与消防设施操作员的培训,这两类培训基本上由各消防总队或当地的消防协会组织开展,之后经考试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2.先进经验借鉴分析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有的消防救援培训体系在职业化、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会日益凸显。因此,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形成标准化、职业化的消防救援培训体系。
        香港
        目前,香港消防处共有编制人员10650名,其中各级消防及救护人员9914名、文职人员736名,占香港人口比例为万分之14.41。香港消防培训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招录考核过程严格,入职培训系统高效。香港消防军装人员通过消防员与消防队长2级招聘模式招录,报名录取比例约为20:1。严格的考核标准保证了入职人员基本素质较高。据统计,目前约15%的香港消防员和97%的消防队长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香港消防员入职培训工作由消防及救护学院负责开展,包括职业安全、基础攀山救援、室内烟火特性训练等67项、1014课时的基础训练。培训结束后还需通过测试、体能、基本技能和消防常用装备使用等考核才能正式入职。
        第二,教学内容专业,理论实战结合。香港消防始终坚持“知识为基、技术为本”的组训思路,充分借鉴各项国际先进救援技术,形成坍塌搜救、高空救援、海上灭火等12项专科技术及火灾调查、消防工程等4项基础理论。同时在进行专业化训练时强调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将实战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典型案例融入到基础技术训练中,切实保证训练体系科学合理。
        第三,晋升培训科学合理。香港消防员的成长进步具有“螺旋式上升”通道,见习消防员或消防队长入职后须通过3年试用期,试用期满并通过防火及有关法例、特别意外及救援等13个方面内容的笔试考核后,方能成为正式消防员。正式消防队长每三年进行一次复训考核,具有相应能力、经验及晋升职位所要求的学历或资历后可晋级高级消防队长。优秀的正式消防员还可通过内部选拔直接聘任为消防队长。
        日本
        日本消防教育培训体系完备,国家层面建有一所隶属于总务省消防厅的消防大学,全国47个都道府县均设有消防学校 [2]。日本消防职业培训体系有以下特点:
        积极发展初级培训,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并举,干部任职教育与各类特别培训互补。新录用的消防职员在上岗前需进行初任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个月、800学时。基础培训是对正式消防员进行的基础知识技能教育;专科培训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旨在提高在职消防员的业务能力;干部培训以综合能力培训为主,培训对象为在职干部和干部提拔候选人;除上述培训外还可参加各类特别培训。
        立足于防灾救灾实际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模拟化教学。日本各地消防学校大多教学训练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先进。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针对现代都市各种灾害发生的现实情况开展模拟教学。一般建有建筑火灾、地下隧道、地下室等火灾模拟实验室或训练场,建有配备各类消防车辆装备专供学员实习用的模拟消防站,以及水难救助模拟训练场、救急救命模拟训练室等。
        美国
        美国消防救援培训体系由标准制定机构、基地认可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等主体构成。权威的标准制定机构美国消防协会(NFPA)制定了一系列消防救援人员能力要求标准,是培训课程与人员资质的基础。基地认可机构主要负责对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可。培训机构负责按照标准开发课程。用人单位主要包括市政消防、企业消防、机场消防以及其他部门的消防局、消防站。
       
        图1 美国消防救援培训体系的总体框架图[3]
        美国消防职业培训体系有以下特点:
        职业网络体系健全,可满足培养各类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美国现有38所大学、180余所专科学院设有消防专业课程,开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隶属国家消防管理局的国家消防学院(NFA)面向全国中、高级消防和相关领域人员开展免费的专业培训。各州的消防学校负责培养消防员和其他消防职业人员,许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消防培训。
        职业资格和注册职业制度完善。在美国,消防工作是一类重要的社会职业,《标准职业分类系统》(SOC)设有完整的消防职业体系,涵盖从预防到扑救的全过程(如消防工程师、消防员),根据不同的技能水平要求,分设于“专业技术类”和“安保服务类”两个层面,并分别建立了职业资格和注册执业制度。
        晋升途径多元化且明确。美国职业制消防员等级明确,包括普通消防员,副队长、队长、大队长、助理总长、副总长和总长,成为正式消防员后,通过不断的选拔可逐级晋升,晋升途径多元化且明确。
        完善的职业保障体系。美国为职业制消防员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退休保障,同时还为消防员家人提供终生免费的医疗保险。在各类救援任务中牺牲的消防员家属将收到来自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三方联合发放的经济补偿。此外,社会各界可捐款至消防基金,作为殉职消防员抚恤金的来源。
        3. 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比国内外其他地区消防职业培训现状,一个行业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应有以下基础:
        (1)规范标准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可以看出,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科学合理的职业晋升渠道和规范标准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先进地区促进消防救援社会化、实现消防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规范标准的职业培训体系,可以保证消防员自身技能水平成为晋升选拔的主要标准,有助于消防员自觉提升能力与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同时还有利于大学、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在职业化培训领域的作用,消防训练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技能培训领域的作用。最终形成体系健全、分工明确,以技能终身教育为导向的消防救援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分级分类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
        作为健全消防职业教育专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分级分类的消防职业资格认定体系,是各个地区提高消防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消防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做法。推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消防技能鉴定体系工作,规范消防职业技能等级、工种等技术鉴定工作是真正走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种对身体素质、年龄、技能有一定要求的特殊工种,入职成为职业消防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灭火知识储备,必须通过培训之后的入职资格认证考试。正式入职后,应在职级晋升和工资待遇方面对积极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消防员给予优待,促使消防员更加主动的进行日常训练与学习,在消防救援队伍中形成高素质人才梯队。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还有利于消防救援人员根据职业资格分类明确自己的短板和优势,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最终建成一支职业素养高、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的消防救援队伍。
        (3)内外结合的职业培训网络
        消防救援队伍在相关政策和规定之下,完成消防员培训的主要任务,但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考验,消防员训练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致使职业技能掌握不精。因此可借鉴美国等地的经验,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内外结合、分工明确的职业培训体系:消防训练基地主要负责开展针对在职消防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社会消防机构主要负责开展针对在校学生、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各类专业技术类组织开展消防科研、标准规范编制等工作,大力发展职业鉴定机构开展职业鉴定工作。同时各院校积极开展与消防队伍和行业企业的合作,一方面院校结合消防队伍与社会消防工作的实际不断改革相关课程科目及教学手段,提高消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合作建立满足教学、科研、实习、培训等需求的消防职业技能实训基地[4],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及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就业针对性和有效性。
        (4)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
        香港、日本等地区消防培训中一般采用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从而使消防员的综合能力能够通过培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因此建议在整合现有消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基于“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建成一个与消防终身教育培训相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消防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顶岗任职能力,明确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内容,科学制定培训考核标准,由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逐步向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两手抓转变,由基本技能培养逐步向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转变,为消防救援教育培训工作和消防员职业规划提供具体指引。
        (5)高水平的职业保障体系
        从美国消防职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高水平的职业保障体系是吸引社会人才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和促使消防员积极主动开展业务能力训练、全身心投入救援任务中的重要因素。改制转隶前消防队伍隶属于武警部队,享受军人的职业待遇和荣誉感[5]。改制转隶后,急需建立一套既有利于消防救援队伍社会化建设,同时保证消防员职业荣誉感和待遇的职业保障体系。
        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消防人才的待遇,保持消防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建立消防人才的岗位考核和激励制度,制定相应的岗位考核标准,坚持用人唯贤用人唯才的准则,鼓励消防人才继续进修学习考取更高学历,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有针对性地辅导提升专业技能。对于工作中有创新有贡献的人才应给予适当奖励,对主动参加进修学习的消防员发放专项补贴费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构建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平台,吸引优秀的社会消防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建设学习型的消防人才队伍。
        总结
        目前我国消防救援培训体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我国消防救援培训体系站在职业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拥有促使消防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实现“消防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融合”的历史机遇。
        通过构建规范标准的消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推进分级分类的职业资格体系建设,探索队校融合办学模式,形成内外结合、分工明确的职业培训网络,建立高水平的职业保障机制,我国的消防救援培训体系必将会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世友,罗静,仝艳民.消防员职业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消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探讨[J].教育进展,2019,009(003):P.290-295.
        [2]杨华.美国和日本应急管理及消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应急救援,2020(3).
        [3]姚翔.美国消防救援培训体系与特点[J].中国应急管理,2020(7).
        [4]李连东.统筹社会,基地,院校资源构建集约共享的消防救援教育训练体系[J].消防界(电子版),2020,v.6;No.96(20).
        [5]杨杰.关于我国消防人员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6(2):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