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韩冰峰
[导读] 随着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其重要的挑战和机遇。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相关管理者应意识到行政管理与传统公司管理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加以优化,建立完整的大数据管理体系,以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更为顺利地发展运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韩冰峰   830002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同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极其重要的挑战和机遇。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相关管理者应意识到行政管理与传统公司管理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加以优化,建立完整的大数据管理体系,以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更为顺利地发展运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从科学与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分析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理念已经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事业单位在此背景下也应该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步入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将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和发展,综合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此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1.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起着根本性的作用。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财务信息数据库,可以随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明细,并显示更直观的数据和分析,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合理、科学的下个季度或年度的财务计划报表;第二,财务信息化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最后,利用财政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事业单位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的目标。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以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基础,进行信息化建设,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2.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1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一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在推进财务管理时,由于其内部部门之间的总体规划和协调能力不够强,因此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条件仍然比较薄弱。事业单位与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在实施信息化方法过程中采用的数据和信息标准不统一,给信息化建设带来困难,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的发展。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不足。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已经构建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尤其是财务管理软件方面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不管是财务核算软件,还是内部控制软件都相继开始应用,但是这些软件系统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还没有完全理清,软件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发挥整体信息的效能。最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虽然很多事业单位都相继构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但由于财务管理各模块的信息和数据还未能实现完全共享,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使得“信息孤岛”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和统一性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影响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整体功能的发挥。
        2.2财务信息化管理执行难度大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据信息量正在急剧增加。庞大的数据信息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工作必须判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增加了财务工作的难度;其次,如果管理层希望财务部门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数据管理工作,那么当面对庞大而复杂的财务数据时,数据处理效率就会降低,因此传统的管理工作难以胜任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2.3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有必要提高一些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尽管近年来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调整,但它们也在继续增加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


但是,在目前的工作进展中,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有待提高,有些部门甚至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内部控制系统和标准。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方面进展缓慢,无法及时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机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状况的正确认识。其次,内部控制系统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缺乏深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不足和缺点已经暴露出来。例如,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一些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工作设置在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之内,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仅执行财务监督职能,而其他相关控制环节则完全没有涉及。
        3.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应该加大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大信息化建设,为单位持续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奠定基础。事业单位领导层和管理层应该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事业单位应该构建信息化共享机制,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影响,单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缺乏全面共享。构建信息化共享机制,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各部门之间共享的程度,将信息化管理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等过程的作用凸显出来。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获取单位内部各部门信息和数据,及时反映资金、资产等变动情况,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提供预警信号,为单位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
        3.2针对财务工作实行集约化管理
        集约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财务工作和财务外部的混乱,并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的建设水平。要建设财务信息化,首先必须建立财务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工作流程和目标,实行财务责任制度,进行部门协作与沟通,实现先进的财务信息流转。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实际的工作技能至关重要,同时还要进行完整的设施建设和创新,这是提高财务信息管理水平的基础。
        3.3提高内部控制建设效率,加强风险管控
        随着财政部相继出台很多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规范和文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逐渐被提上日程。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要求,事业单位应该构建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首先,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宣传、培训激发全体单位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自身的特点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结合,打造符合时代发展和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二,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所有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内部控制各方面的运作效率,并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强调内部审计系统的监督作用。将内部审计系统贯穿于部门的业务流程,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最后,事业单位还应强调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以此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提高事业单位风险管控水平,优化财务管理效率。
        结语
        在现代经济体系不断建设的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行政单位管理的变化,并且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其中,这样能够使整体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得到优化,并且还能在我国现代化的事业单位发展背景下获得更为良好的支持的,对于我国的行政单位发展来说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许伟成.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思路[J]. 经济学, 2021, 3(6):44-45.
[2]陈菲.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 会计师, 2020, No.350(23):25-26.
[3]刘昱成, 秦佳钺. 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 国有资产管理, 2020, No.349(04):60-62.
作者简介:韩冰峰(1970.03)女,汉族,新疆人,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