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安璐
[导读] 人力资源是社会各个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因素,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柔性管理模式逐渐取代过去的刚性管理,成为政府部门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唐山市乐亭县政府办公室  安璐     063600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各个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因素,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柔性管理模式逐渐取代过去的刚性管理,成为政府部门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柔性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倡导企业文化和管理目标。但是,由于人力资源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柔性管理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柔性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接着分析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柔性管理;人力资源;运用策略
         引言
        “柔性管理模式”是相对于过去的“刚性管理模式”提出的,刚性管理是以制度规章为核心,较为强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柔性管理则以人为核心,追求以人为本,提倡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心全意为企业、单位、人民服务。在事业单位工作中,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问题。近年来,柔性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重视员工精神建设,关注员工各方面的合理需要,通过激励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投入度,推动企事业单位与员工共同进步。
        1.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内涵及特征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是指企事业单位不再使用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员工,不再依靠原有固定的制度条约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管理模式从战略上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强调站在员工的角度,结合整体员工的精神氛围和价值观展开人性化的管理,包括民主管理、人人平等、权利均衡等,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发展潜力和内在创造力,让员工在更加良好的氛围中工作。柔性管理模式的目标是让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外部多变的环境相适应,构建创新协作的单位文化,营造温馨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产生较强的激励效果。
        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具有内在驱动性、影响持久性、激励有效性等特点。柔性管理模式有显著的内在驱动性,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企事业单位通过构建信息交流机制,积极授权,将企事业单位管理目标转化为员工管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柔性管理模式将外在管理制度和要求转化为员工内心的承诺,将单位愿景、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员工,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增强归属感,具有影响持久性。柔性管理模式通过满足员工不同层级的需求,如生理、安全、社交及自我实现等需求,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激励有效性。
        2.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2.1助力单位组织目标实现
        柔性管理模式以人性化方式,将单位意志转变为员工的自觉意识,通过激发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来共同实现单位组织目标和愿景。人力资源是单位的核心资源,员工的凝聚力、综合素质、忠诚度、投入度是实现单位目标的最大动力。人性管理模式通过满足员工的个性需求、不断激励等方式,让员工能够为实现单位愿景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从而有助于单位组织目标的实现。
        2.2增强企事业单位效益
        柔性管理模式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在单位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需求,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有助于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增强企事业单位效益。此外,柔性管理模式注重满足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尊重感的需求,能够不断激发员工发现工作价值,并通过竞争合作、信息交流、虚拟整合等方式,让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去。



        2.3助于全面激励员工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单位员工全面发展,为单位愿景不断努力。柔性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方式,通过对员工全方面评估和培训,构建各部门联动机制、举办素质拓展活动、构建学习型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员工不断向上、不断创新,促进单位发展。
        3.柔性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3.1制定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单位运行的基石,能够推动单位工作有序健康运行。但是规章制度的强制性较强,对工作绩效、行为举止等都有硬性规定。随着时代进步和思想更迭,新时期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凸显,自我表达意识和参与意识都不断提高,对于刻板的管理规章制度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因此,在于员工利益切实相关的制度方面,可以实行柔性化的规章制度建设,在制度确立前,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员工的想法,从而制定出符合员工发展、符合单位愿景、具有弹性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对于其中不合适的部分及时根据实际调整,使得规章管理制度能够真正为员工服务、为单位服务。
        3.2构建柔性化的单位组织结构
        我国传统的企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大多采用金字塔模式,这个模式中领导的威严较强,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位员工参与度低,不利于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遇到突发情况时候,信息流通和反馈机制不顺畅,不利于及时报告上级,从而延误针对外部突发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的最佳时机,这种缺乏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的模式不利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将柔性管理模式应用到企事业单位,实行扁平化管理,畅通交流渠道,加强上下级同事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单位内部的运行效率,激发员工的主动参与性和创新创造活力。
        3.3工作设计柔性化
        新时期,企事业单位应该将工作设计柔性化纳入到管理模式改革的范围。过去,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章进行的,工作内容较为枯燥乏味、缺乏弹性,虽然按照规章制度能够规范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但是难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目前企事业单位应该让工作设计柔性化,通过弹性的工作程序、丰富的工作内容、有趣的工作内容挑战等方式,使得员工与单位的目标紧密结合,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激励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投入度,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3.4构建柔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新时代,企事业单位员工越来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应当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大力培养人才,为员工提供定期培训,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通过多样化的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还能够推动单位的不断向前发展。通过构建柔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拓宽员工的视野和思维宽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完善福利清单,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薪酬体系,来满足员工的基本物质需求,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
        4.结语
        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是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柔性化管理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感和向心力,对于实现单位组织目标、增强企事业单位效益、全面激励员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琰 陈. 论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J].  2021.
[2]朱华,卢波,林蓉. 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 No.431(20):86-87.
[3]贾瑞萍. 柔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商, 2020, 000(002):P.137-137,139.
[4]景彩虹. 探析柔性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 中外企业家, 2019, No.641(15):84-84.
[5]周春光. 柔性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经贸实践, 2019, 000(012):320.
作者简介:安璐(1987.01)女,汉族,研究生学历,中级,从事经济师,人力资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