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吾买尔·喀斯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吾买尔·喀斯木
[导读] 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之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而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又对生态环境的建构带来了好处。所以,要立足宏观视野,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新疆库车市水利局阿克吾斯塘乡水管站 吾买尔·喀斯木  842205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之间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为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而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又对生态环境的建构带来了好处。所以,要立足宏观视野,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自然环境
        引言: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土资源。而水土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水土资源破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开展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又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因此,要时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促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1.1 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受到工业等排放物的影响,现在空气的质量个别地区不达标,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理。 水土保持对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是净化空气的主要方法,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对空气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对危害空气的一些颗粒也能进行有效的吸收,对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因此,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1]。
        1.2涵养水源
        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但现在全世界水资源紧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保护生态环境,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水分,保持水土不流失是重要的课题。 同面积的林地与裸地储存水资源是不同的,森林具有一定涵养水源的能力,同时在洪涝时候, 水流经过森林能减缓其流速, 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灾害。 因此,现在我国提出退耕还林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尤其在西北地区,森林还能对风沙的入侵等起到一定阻碍作用,有效的能减少土地被破坏。
        1.3改善土质
        改善土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 通常通过建立方地高垅、造防护林等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且落叶等枯落物在腐烂之后被土地吸收成为树木的养料, 有效的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土壤质量。 土质的理化性质与土壤的养分都在积极改善,对提高土质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现象,也改善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流失的问题。 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改善土质,其目标就是减少土质的成分流失,保护土质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实现[2]。
        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2.1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虽然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现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作为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 1/3的土地资源面临着水土流失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同的地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各不相同,解决水土流失要根据地区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理。 我国已经加大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 采取了多方位的治理对策, 然而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解决,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一方面破坏了土地资源,降水不能被充分利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对水资源也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地面植被覆盖率降低,径流改变方向,生态环境失调,遇到暴雨后,洪水肆虐,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涝等自然灾害。
        2.2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 m 3 ,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均衡,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


此外,由于水量年内及年际变化大,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现,通常难以利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南方在伏秋干旱,北方在冬春干旱,此时降水量少,河流断流甚至枯竭,造成旱灾。 水旱灾害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3]。
        2.3土地荒漠化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是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必要的一项自然资源。 地球上约 1/3 的土地是干旱的荒漠地区,以沙漠为主。 由于对沙漠边缘地带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流沙向外侵蚀,造成土地荒漠化,引起更多土地良田被侵蚀。 目前土地资源被破坏和毁灭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土地沙漠化。 根据大量数据显示,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 1/3 ,形势不容乐观。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任由其不断发展扩大,就会演变成大面积的沙尘暴。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对策
        3.1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管工作
        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与城市管理结合起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水土流失负有一定责任。 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因此许多农田被毁,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负担,而且城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的不达标排放、森林的乱砍滥伐以及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使得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治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因此,在进行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时,应当与城市管理相结合,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不合法不合规的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以惩治,向城市居民宣传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向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发展。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要积极植树造林,选取生存能力强、适应性良好的植被进行覆盖,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
        3.2完善管理体系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管”,健全的管理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完善管理体制对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很多内容,首先是工程规划,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规划,通过后方可进行行动;其次是工程进行中的监督工作,对生态修复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在发现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时要及时止损,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最后是在修复结束后要再一次对工程进行审查,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 此外,进行规划时要进行实地考察,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判断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再进行动工。
        3.3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经济要发展要进步,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环境不能无限制的被破坏, 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必须加以解决。 因此,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有关部门应当结合现代科技和成功的治理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如大面积被开垦的地区要退耕还林,水资源紧缺的地区采取小流域治理等, 同时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欢迎科研人员到当地做研究,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从而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具有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沙等功能, 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对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进行探讨和分析,有利于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5.参考文献
[1]刘璨 , 陈珂 , 刘浩 , 陈同峰 , 何丹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相关问题研究—— — 以甘肃 五县、内蒙二县为例 [J]. 林业经济 ,2017,39(03):3-15.
[2]杨文勇 .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探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8):158.
[3]胡凯丽 .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下的水土保持技术分析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24):4387-4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