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与分析 候丽萍;李慧斌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候丽萍;李慧斌
[导读]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气象行业内积累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气象服务模式也历经着变革。气象数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包括气象服务、科研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大数据对于气象服务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大数据管理,能够提高检索技术、气象数据分析存储能力。同时,也面临气象数据安全、完善大数据基础建设等问题。

黑龙江省伊春市气象局  候丽萍;李慧斌    153000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气象行业内积累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气象服务模式也历经着变革。气象数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包括气象服务、科研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大数据对于气象服务领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大数据管理,能够提高检索技术、气象数据分析存储能力。同时,也面临气象数据安全、完善大数据基础建设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大数据气象服务的理念,其次分析大数据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大数据在气象预报、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大数据气象服务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气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气象服务;应用分析
        引言
        大数据自1980年提出,发展至今,已日臻完善,具有数据海量、传输速度快、信息类型多样、参考价值大等特点,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气象服务要求,将大数据应用到气象服务领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建立数千记得地面观测站,结合酸雨监测站、农业监测站、雷达卫星等,不断加大大数据投入,对全国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构成气象信息数据库。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处理相比,具有广泛性,侧重数据间的关联性,而不局限于精确计算,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能够为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大数据与气象服务结合,不仅能够拓宽气象服务领域,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还能够提高商业价值。
        1.大数据与气象服务
        大数据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煤炭资源”,推动着行业创新变革。深入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才能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得“为我所用”的资源。气象行业数据庞大,
        包括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等,通过大数据对气象数据和气象事件进行分析,能够有依据地预测未来。气象大数据由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业务部门多元化的信息生成,通过信息收集和交换,能够生成专业的数据识别元素,并且能够控制气象数据产品的服务质量,满足各行业的需求。因此,将大数据与气象服务相结合十分必要,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度挖掘气象大数据,能够提取出最有价值的气象信息,通过构建智能化的气象服务系统,能够创新气象服务模式,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2.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现状及问题
        2.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大数据是互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领域的前沿,为了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现实生活,整合更多的社会信息,需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大力发展气象大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存储基地,与社会各界开展多方合作,形成了一站式收集、处理、存储数据的模式,储备了气象数据存储利用的基础资源。但是,大数据气象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国地理面积辽阔,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气候、地理环境等差异很大。为了使气象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传输,还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加大资金、技术扶持,进一步打开信息渠道,只有让气象数据在全国自由流动,畅通大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才能获得更加全面、可靠的气象数据库。
        2.2数据收集和整理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气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主要使用传统模式,存在着单纯记录信息,缺乏系统分析、难以检索等问题,传统信息存储模式在我国的气象信息收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信息收集和存储模式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在推动大数据应用到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再次整合历史气象信息,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要求,对历史信息进行重新的整理和分析,只有形成系统的数据分析,才能够发挥历史气象信息的作用。目前,大数据信息收集和整理并不完善,需要不断完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方法,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机制,如此才能通过信息筛选和分类,收集到高融合、高感知的气象大数据。



        2.3缺乏多元化的数据渠道
        大数据虽然是时代特征,但毕竟属于高新技术应用,大数据思维在气象部门的应用尚不足够。我国气象部门的数据工作长久以来沿用传统的分析模式,虽然当前也使用了大数据,但存在着半自动化半网络化的状况,数据处理模式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化。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渠道,从而使得气象数据处理存在局限。当前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实现真正的大数据气象数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应当有效整合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资源,改善气象服务,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保障大数据气象信息的全面性。
        3.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3.1在气象预报方面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通过应用APP如墨迹天气等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的气象预报,从而对出行或工作作出相应的安排。大数据应用到气象预报,不仅能够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还能够通过智能化程序实现交互,实时解答用户的疑问,普及气象知识。大数据为气象服务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库,分析洋流、大气流,以及自然灾害爆发的规模和时间,能够实现对未来天气、气候、气象变化进行预测,准确地预测出气象变化,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在大数据应用到气象服务领域,通过雷达、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获取的气象数据分析,可以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尤其是灾害性天气,如暴雨、雷电等天气,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务。
        3.2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大数据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农业数据的收集和采集,还能指导作物加速育种,节约农产品资源,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大数据应用到气象服务,主要通过气候云端来实现。气候云端建立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之上,能够高效组织计算,满足多种气候服务需求。此外,气候云端在遇到灾害性天气时候,会第一时间发出警告,并且能够利用卫星进行定位,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预留出时间,尽快做出应急预案,防止农作物遭受损害,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气象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到气象服务中,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对气象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能够综合判断地质结构与气候变化,对灾害发生条件能够进行系统地梳理,据此得到气象灾害发生的课参考数据,从而提前判断和预知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应对气象灾害时能够科学救灾,减少损失。交通出行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一遇到气象灾害,则会面临无法想象的损失。大数据应用到气象服务,能够准确反映飞行、航行的天气情况,从而让人们能够科学判断是否可以出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4.结语
        大数据迅猛发展,气象服务与大数据结合是大势所趋。在气象领域,进行大数据建设,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气象大数据能够提高未来的气象服务水平,也能够扩展气象服务的领域。要使得大数据气象发挥利国利民的作用,需要进行数据融合,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气象数据来源,保障气象数据安全,由此才能突破气象服务发展瓶颈,不断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推动气象服务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巍. 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000(018):27-28.
[2]亓东霞, 王馨, 朱大铭,等. 大数据在气象行业中的应用探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10):243-244.
[3]杨承睿, 任芳, 马楠. 试论大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 2016(8期):53-55.
[4]刘春雨, 张瑞, 刘彬卿. 大数据挖掘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科研, 2017.
[5]李春贤. "互联网+"在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研究[D]. 广西大学, 2019.
作者简介:候丽萍(1975.11)女,汉族,河北省昌黎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