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崔灿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崔灿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前人们只需要准确地气象观测信息就可以,而现在人们不仅要求气象信息的准确度,更要求气象观测结果的及时性,就是效率。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在逐渐加快的,那么气象信息的更新速度是要跟上社会的节奏的。

河南省郑州市气象局 崔灿 45000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提高的同时对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信息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前人们只需要准确地气象观测信息就可以,而现在人们不仅要求气象信息的准确度,更要求气象观测结果的及时性,就是效率。社会的发展节奏是在逐渐加快的,那么气象信息的更新速度是要跟上社会的节奏的。怎样让气象信息跟上快节奏的社会呢?那就要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数据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的程度直接关系着气象检测结果。就现在的地面气象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尽管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气象信息化数据处理的技术是需要不断完善的。这篇文章就来讨论下这些问题都有什么以及相对应的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气象信息数据处理的现状、数据处理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
        引言
        气象测报涉及的领域众多,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都很高。这些年,气象检测数据的处理技术有明显的提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大或小的误差,误差特别小的时候影响不大,误差大的时候就会导致预测和实际的天气情况完全不符,这就会误导人们的生产活动。
        1 计算机疑误信息的处理
        1.1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首先由传感器在外边感受风雨雷电、温度、湿度等各种气象现象,然后传感器要把这种感受传给能把它转换成数据的设备,转化成数据后还要再进行汇总和转化成数字,最后由工作人员记录分析得到最后的气象结果,气象检测设备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难免会出现断电的情况,一断电当然气象检测设备就停止工作了,就算有自动发电机制,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提前预知停电断电的情况,断完电再连接新的电源重新启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的气象数据就检测不到了。数据之间形成断层,或许就会影响最后的判断结果。对于断电导致数据缺失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2 由于气象检测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的,检测的项目也很繁多,所以数据存储是一大问题,数据存储量很大,就会出现问题。像我们平时用的电脑用的时间长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检修。一样的道理,气象检测设备的运行存储量大也会使设备运行缓慢跟不上天气的变化。本来是某一个时间对应的天气应该出现的数据晚出现了几分钟,如果是天气比较稳定的时候误差也不会太大。但是遇到天气不稳定,变化迅速的时候几秒只差都会导致检测结果完全不一样。这里常出现的现象有数据的缺测和异常。
        1.3针对上述气象检测地面数据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提几点建议。断电情况是无法避免的,那么重新启动也是无法避免的,那就一定存在某个时间内数据是空缺的,这和缺测的结果是一样的,虽然发生原因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都是某个时间内数据空缺。这个时候要看天气是怎样的,如果天气比较稳定,空缺的时间也短,可以采用5分钟内或10分钟内相邻的数据来代替,时间长,就计算出平均值,用平均值来代替;如果天气不稳定,变化比较快,相邻的数据就不能代替空缺时的数据了,如果是断电的话,那么所有的因素比如干湿度、风速、风向、降水等等会同时空缺,这时可以采取近期相似天气的数据,再根据空缺数据前后的具体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最接近的数据去填补,如果是设备异常或缺测,那肯定不会所有设备同时异常缺测,可以根据其他因素的测量数据评估出某一因素空缺的数据。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事,数据出现疑错时,设备测量的数据要和人工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拿出专业的知识来做对比,毕竟视觉所看到的,触觉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
        1.4 为了避免数据的丢失,要避免计算机开关机次数,一来,开关机需要时间,就会造成数据空缺;二来,如果数据没有及时备份,那么从新开机,就会丢失一部分数据,相信用电脑的我们都知道,这个影响是很严重的。开关机还要避开上传数据的正点时间,保证数据的及时采集和传输,以免延误了整体的进程。
        1.5还有一样重要的工作可以减少设备疑误信息的出现,那就是对气象检测设备的保养,很多设备都是放在室外的,风吹日晒的,肯定会有一定损伤,要及时清洁室外检测设备,调整灵敏度,检测数据要多备份两份,备份后及时清理已存储的数据,就像电脑要定时清理产生的数据垃圾一样,这样才能保障数据处理技术的顺利开展。
        2 人工审核疑误信息处理
        2.1对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的处理不仅需要智能,更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在地面信息化数据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记录性和技术性的问题,那么人工审核就显得非常重要。传输天气要素的代码比较多,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容易在编写和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人工记录和审核的过程中会根据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也会根据天气情况来进行分析审核,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专业的技术能力来支撑了。



        2.2 首先,想尽可能减少人工审核疑误信息的出现,必须有认真对待的工作态度,只有态度端正,工作人员的技能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气象地面数据审核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使命感,这项工作不是出个错改正了就没关系的工作,而是一个小小的数据很可能会影响整体判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一个很严肃很严谨的工作。从事气象数据审核的工作人员要感到光荣,因为有了他们,才为人类的生活保驾护航。气象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工作是一项繁重琐碎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项工作没有最重要的部分,每个细节都是重要的,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基础知识和责任心的培训,他们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也要坚守好工作岗位,每一步都认真仔细的去对待,然后总结气象信息。要把人工数据和电脑检测数据作对比,及时比对才能及时发现不一致的地方。
        2.3然后,观测人员还要有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记录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能见度低、沙尘、大雾的天气,这时候很容易出现数据记录错误的情况,因为能见度低,很多因素判断不清楚,数据就会出现偏差。这种情况需要观测人员沉淀下来并拿出专业知识来具体分析,如果某项因素实在分析不出来也不要主观臆断的自认为差不多的记录上一个接近的结果,判断不出结果的时候就把现象记录清楚,随后可以根据相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气象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还要全面性的去观察检测,云的大小形状、风的方向强度、雾的可见度、降水强度,雨量大小、它们之间的影响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全面性的记录下来,笔记的书写要做到井井有条。切记不可片面化。
        2.4 最后,就是观测人员能力的问题。在记录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认真细心,还要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天气是瞬息万变的,只有我们跟上天气变化的速度,这就需要在看见某一现象时很快能分析出结果并记录下来。不仅要对某一因素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非常熟悉,还要对它和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还要注意它们的随时变化,做到准确及时。包括备注、记录日期、传输日期等等都要记录清楚。
        结语
        随着气象监测技术的发展壮大,气象地面信息化数据的处理量也变得繁杂多量,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监测人员不但应该逐步提高自身技能,规范作业,完整的准确的记录地面气象数据。更要肩负使命,以牢固的业务能力作为基础,用于挑战自己,迎难而上,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接收新的知识,钻研技术,往资深人才的道路上迈进。站在人类守护神的位置上,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完成这项工作,为人类的生活保驾护航,为中国气象观测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文静. 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探讨[J]. 河北农机, 2020, No.263(05):104-104.
[2]银杉. 气象测报地面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19, 021(011):78.
[3]范德克, 陈景阳.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信息化处理的探讨[J]. 智能城市, 2019, 005(006):54-55.
[4]陈庆, 张琳琳, 王刚. 浅谈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 000(004):147.
作者简介:崔灿(1988-),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测报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