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   作者:黎鹏飞
[导读] 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在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已经不再是区域或国家范围内的话题,而是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发展的事业。在环保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碳交易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减排方式,也是国家减排必备的市场工具。

安徽滁州市工业节能监测中心  黎鹏飞    239000

摘要: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在不断加剧,节能减排已经不再是区域或国家范围内的话题,而是全世界需要共同努力发展的事业。在环保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碳交易是一种有效的市场化减排方式,也是国家减排必备的市场工具。我国有很多节能环保企业,业务广泛覆盖在各个领域中,本文主要对这些企业参与碳市场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技能环保;企业;碳市场
        所谓碳排放交易,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来增强环保效益的有效机制,允许企业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碳排放,并且对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利用,用于企业内部或国内外能源交易。碳排放交易属于配额制度,可以进行交易,根据相关规范采取对应的计算方式,确保配额的合理性。以石油企业来说,其属于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的企业,单纯的节能减排技术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不仅要改造技术、设备和工艺,还要替代石化能源进行新能源的开发。这就是所谓的能源转换,在节能环保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节能环保企业碳资产管理现状
        以某个节能环保集团为例进行分析,当前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没有统一的碳资产管理方针,缺少完善的管理和交易制度,管理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集团系统中,碳资产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具有CCER或者有富余配额的企业没有恰当的买家与之交易,进而碳资产难以出手,无法及时获得收益。一些控排企业没有足够的配额,如果购买配额或CCER,则会损害企业整体利益[1]。其次,部分下属企业并不重视突碳排放或相关的资产管理,在这方面处在局限性,大部分为参与过CDM市场的企业,没有规范的数据台账,甚至存在碳排放相关数据缺失的情况,导致第三方机构对碳排放量进行核查的过程中,因为数据不健全,进而只能根据核算指南采用相应的缺省值,核查发现,实际排放比计算的排放量要高。最后,碳资产管理、交易等工作团队匮乏,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从集团的角度来看,负责管理碳资产的人员较少,一些岗位甚至由财务、行政等人员兼任,收集数据、管理、核查等工作都无法全面有效的落实,各项工作执行力度不足且缺少专业性,甚至工作人员并不了解碳交易市场的相关政策,进而导致碳资产的管理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影响企业参与碳市场。
        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述
        (一)发展历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所谓的碳市场,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政策工具。在2011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就开放了相关试点。到了2017年底,中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对国内的节能减排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国际社会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2021年元旦开始,碳市场发电行业启动了第一个履约周期,有2225家发电企业会获得碳排放配额。在2021年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会正式上线,主要包括交易中心和碳配额登记系统两个部分,一个设置在上海,另一个设置在武汉。在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针对该交易市场的成立提出了相关要求,并且在七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包括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在2017年12月,国务院审查并同意发改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该方案的发行标志着碳排放交易体系总设计的完成与启动[2]。在2020年底,生态部也参与该项工作,并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也引发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内容,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二)意义与试点
        总的来看,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十分重要,不仅是党中央经过研究讨论做出的重要决策,同时也是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其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同时也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带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企业,进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的承诺。对于企业来说,该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带来的效益[3]。目前,我国已经建设很多试点。


在2019年就已经建设了7个试点,覆盖行业较多,试点企业约有3000家,累计成交量高达3.3亿吨以上,成交金额超过70亿元。企业保持着较高的履约水平,碳市场逐步得到完善,同时也具有突出的重点和一定的规模。在2020年11月,试点进一步扩大,配额成交量也有所提升,达到4.3亿吨,成交金额约有100亿元。
        三、节能环保企业参与碳市场对策
        (一)统一管理碳资产
        针对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应该根据碳市场的发展趋势构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范。集团层面就应该加强重视,根据碳资产管理的需求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建立相应的子公司,制定详细的制度规范,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管理内部碳配额,做好核查、交易等工作,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碳资产管理模式[4]。将分散资产集中在一起,实现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碳资产管理的作用,对已有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二)培养管理人才
        从发展的时间来看,碳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市场活动,具有较强的规则性。目前,我国在不断扩大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范围,不仅在试点地区进行积极的建设,各个企业、机构也应该对此进行学习和了解。尤其要加强人才的培养,针对实际需求落实培训工作。引进更多碳资产管理人才,不仅要了解国内市场,还要对国际市场有一定的认知[5]。要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人才引进的同时开展,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要对各项政策、交易规则、实用工具等进行学习和掌握,确保市场手段应用的有效性,促进碳资产保值和增值,使节能环保企业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尽快启动项目
        因为可以进行CCER的交易,企业也可以因此获取效益,所以需要加强对该交易的利用,促进利润的增长。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快开发CCER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思路。CCER项目从立项到落实,通常最短需要8个月的时间。根据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经验,在早期进行开发的项目比较容易备案,虽则项目增多,为了对总体额度进行控制,避免其对价格产生影响,会逐渐增加备案难度。所以,当前应该尽快落实项目。
        (四)加强技术研发
        在碳交易市场启动之后,配额、分配都会不断减少,导致排放压力随之增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技术上入手,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混合完善。同时也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单位产品的排放量,可以积极采用洁净煤技术,在减少自身碳排放的同时,对需要购买的碳排放配额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国内的节能环保企业来说,普遍在碳资产管理、排放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尤其在碳资产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对此,需要加强碳资产的管理,积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同时加强人才的培训、技术的研发等工作,全面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升节能环保企业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许骞,操群,王立彦.碳市场,碳减排与企业价值——基于估值模型和电力试点企业数据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05(005):151-162.
[2]郑言.新形势下食品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与对策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9):250-250.
[3]刘楠峰,范莉莉.战略视角下企业碳无形资产空间价值评估[J].软科学,2020(2):111-116.
[4]刘新民,孙向彦,吴士健.双重治理体制下企业碳排放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初始意愿差异化视角[J].系统工程,2019,37(03):31-47.
[5]SHEN Hongtao,HUANG Nan.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提高企业价值吗[J].财贸经济,2019,040(001):144-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